從5月12日起,河南將迎來高溫天氣。
據河南氣象顯示,5月12日、14日,高溫分別在河南省西北部和中西部等地初步露頭,最高氣溫多在35℃—37℃。
5月15日過后,高溫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周五和周日,北中部多地最高氣溫在37℃—39℃,局地可能突破40℃。
大家在高溫時段要盡量減少外出,注意防暑和補水。
高溫天氣當心熱射病
高溫天氣下,每年各地都有出現熱射病的報道。熱射病是嚴重的中暑,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夏季中暑有先兆,從普通中暑發展為熱射病分為四步,及時注意到身體不適,可以避免致命。
按照職業性中暑的診斷標準,在高溫作業環境下從事體力勞動或體力活動后,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
中暑先兆
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0℃,可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短時間休息后癥狀即可消失。
熱痙攣
大量出汗后出現短暫、間歇發作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多見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
出現以血容量不足為特征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如多汗、皮膚濕冷、面色蒼白、惡心、頭暈、心率明顯增加、低血壓、少尿,體溫常升高但不超過40℃,可伴有眩暈、暈厥,部分患者早期僅出現體溫升高。實驗室檢查可見血細胞比容增高、高鈉血癥、氮質血癥。
熱射病
出現以體溫明顯增高及意識障礙為主的臨床表現,表現為皮膚干熱,無汗,體溫高達40℃及以上,譫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癲癇樣發作、橫紋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熱射病急救要迅速降溫
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何忠杰解釋,熱射病急救,要迅速降溫。
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有條件時移到空調房間。在腋窩、頭部、腹股溝大動脈明顯處放置冰袋或30%—40%酒精涂擦,同時用電扇或扇子等吹風快速散熱。
意識清醒者,可讓其飲用些淡鹽水;昏迷者不要強行喂水,以免引起氣道梗阻或嘔吐窒息。
出現心臟驟停要立即做心肺復蘇。同時聯系120轉運到有血液凈化治療條件的重癥醫學科進行治療,通常要在2個小時內把患者體溫從40℃以上降低到38.5℃以下。
高溫天氣6個養生寶典
一杯荷葉茶
廣東省中醫院消化科博士胡麗娟介紹,荷葉茶能有效消除暑氣,驅走身體多余的熱氣,改善夏季頭暈胸悶、腸胃不適的癥狀。
方法:取荷葉1張切成細碎狀、綠茶3克、茉莉花3克,將荷葉與其他兩種材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一起煎煮約5分鐘后飲用,每天一次,服用2—7天。
一碗三白飲
北京朝陽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謝衡輝介紹,三白飲分別是白茅根、白扁豆、白木耳。在中藥店抓白茅根100克、白扁豆10克、白木耳10克,用砂鍋煮15—20分鐘,每天喝2—3次,在消暑利濕方面有一定功效。
其中,白扁豆化濕健脾,補氣和中,善治暑氣,是暑天常用藥;白茅根的主要功效是清熱止咳,生津利尿,還有滋陰之效,善于透發體內之熱;白木耳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滋陰潤肺。
一碗祛濕解暑粥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定文介紹,赤小豆薏米茯苓小米粥適合在濕熱的天氣里吃。
把赤小豆、薏米、茯苓、小米,這幾味食材按照個人口味熬成粥。它不僅可以祛除濕毒,也有利水、降溫、消暑的功效。
揉一揉內關穴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副主任醫師高雁鴻介紹,內關穴是中暑時保護心神的重要關卡,高溫環境待久了及時按揉一下這個關卡還可以防范暑邪的進攻,對保護心神是非常必要的。
方法:內關穴位于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按一按中府穴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謝煜介紹,汗出過多不但造成人體水分的不足,也會導致氣的耗損,出現口干、不欲言語、精神疲乏等癥,可常按中府穴。中府穴是肺氣收藏的地方,故按揉該穴可以補益肺氣,使得人體津液不易丟失。
方法:兩手叉腰正立,鎖骨外側端下緣有三角窩,由此窩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間隙處即是此穴,可用對側拇指或食、中二指置于穴位上,稍用力按揉,以微覺酸麻為度,每次可揉10—15分鐘,每日可行多次。
每天按時午睡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成杰輝介紹,氣溫升高會加劇焦躁情緒,心情煩躁更讓人心神不寧,從而加重煩熱躁急癥狀。讓心神安定下來的最好辦法就是睡午覺。11點到13點,小睡一會兒,下午才會精神飽滿。
本文綜合 河南氣象 健康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