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復興鎮通過政策引領、科技賦能、
模式創新等舉措
積極探索
“業主+農戶+科技”
農業發展新模式
有效激活農業新動能
推動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為丘區農業樣板縣建設
貢獻“復興力量”?
清晨,復興鎮清正村千丘梯田呈現一派繁忙景象。機手們正將一盤盤秧苗有序搬運至插秧機,隨著機器啟動,插秧作業正式開始。記者看到,插秧機在田間高效作業,所經之處,秧苗行列規整、間距均勻,很快就完成了一大片田地的插植工作。
機手 彭鵬:“我們機械插秧比傳統手工插秧效率快很多,像我們這臺洋馬高速插秧機,它每天能作業面積50-60畝,而且還能精確控制它(秧苗)的行距和株距,有效地提高我們水稻的畝產。”
據了解,復興鎮清正村千丘梯田因地勢起伏、勞動力外流導致土地撂荒問題嚴重。2023年,復興鎮通過實施“天府糧倉”丘區樣板提升項目,完成1000余畝土地改造,并引進儀隴縣帥爽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農機資源,實現了“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作業。
復興鎮清正村黨總支部書記 鄧昌學:“我們所有的田地能夠機耕、機播、機收、能排、能灌。同時,我們引進業主(和)發展種糧大戶,目前我村所有的土地均無撂荒,全部都種上了糧食,確保了糧食安全生產。”
復興鎮副鎮長 侯位:“下一步,我鎮將深化“業主+農戶+科技”模式,加大農業社會化服務力度,邀請更多農機、農技專家駐點指導,探索田地高效利用增收新模式,努力確保實現我鎮農業產業提產增收目標。”
從撂荒地到綠意盎然的千丘梯田
復興鎮通過
政策撬動、科技賦能、大戶培養的方式
為農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
全鎮水稻種植面積預計超1.5萬畝
畝產有望突破至550公斤以上
為糧食安全貢獻著“復興力量”
來源 | 儀隴融媒
記者 | 陳洪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