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村民正在插秧。謝欣怡攝
春末夏初,幾場春雨過后,位于湖南新田縣驥村鎮下榮村的新田縣恒豐糧油有限公司有機稻種植基地迎來春播關鍵時期,20余位村民分散在山腳下的高岸田里進行人工插秧,嫩綠的秧苗在春風中搖曳,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畫卷。
該基地總面積500余畝,其中60畝山腳下的高岸田,因地處丘陵地帶,泥層深厚,當地俗稱“凍田”,機械作業極易陷入其中。為確保有機稻種植質量,基地采用傳統人工插秧模式。村民們手拿秧苗,彎腰穿梭在田間,動作嫻熟地將一株株秧苗插入泥土,為這片曾經的 “凍田” 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新田縣恒豐糧油有限公司研發部負責人鄧建東介紹,這塊稻田以前因為自然條件差,沒有水渠和機耕道,基本處于荒蕪狀態。后來企業投入資金,修建水渠和機耕道等,將田地恢復成了原生態的種植環境,種上了有機稻。今年基地與湖南省農科院合作,引進了具有強再生能力的新水稻品種。該品種早稻收割后,晚稻可作為再生稻繼續種植,不僅能減少犁田和機械作業次數,降低生產成本,還能保證農作物生長不受季節限制,有效應對當地天氣寒冷、禾苗生長緩慢的情況,確保早晚稻都能豐收。
“我們今年用這片高岸田來進行再生稻新品種試驗。先看看效果怎么樣,如果效果好,明年就擴大種植規模。” 鄧建東說道。
“我是下榮村的村民,恒豐公司讓我來管理這片田,農忙的時候有20多位村民來干活。大家來這兒勞動,一方面能增加自己的收入,讓日子過得更寬裕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土地荒蕪,讓這片田地重新有了價值。”在基地忙碌的村民周六順熱情地說。
目前,基地60畝高岸田有機稻還需要三天左右即可全部插完。人工插秧不僅讓這片特殊的田塊重煥生機,為當地村民帶來收益,也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實現了經濟效益與土地利用的“雙贏”。(殷娜 周林鳳 謝欣怡)
村民正在插秧。周林鳳攝
山腳下的高岸田。周林鳳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