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深化“一融雙高”建設,圍繞凝心聚力建強建優“卓越經管”奮斗目標,用好用活紅色校史資源,創造性地打造集合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科研提質、廉潔教育、社會服務、文化建設于一體的“暮橋”黨建品牌,多維開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傳承堅定的理想信念,推動黨建引領立德樹人體系構建,淬煉鑄魂育人新范式,做到教育師生有力
學院黨委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傳承學院奠基人、經濟學家薛暮橋堅定的理想信念為基石,深入實施新時代高質量黨建引領建強建優“卓越經管”行動計劃,構建起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立體化育人體系。創新“紅色校史+”育人模式,獲批成立校史文化育人輔導員工作室,組建校史文化宣講團,編印《薛暮橋誕辰120周年紀念文集》,將薛暮橋紅色事跡融入“四史”教育全過程。黨建研究成果榮獲2024年全區教育系統推進黨建與事業發展“一融雙高”優秀黨建研究論文一等獎。管理系教工黨支部獲批自治區教育系統三星級基層黨支部。“校史看廉”項目榮獲學校“廉·行”廉潔文化建設示范項目。《用活紅色校史資源 打造“暮橋”育人品牌》榮獲學校2024年度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優秀成果。4名老師榮獲學校宣傳思想文化先進個人、優秀通訊員以及黨務工作者基本功大賽一等獎、三等獎。
傳承理論聯系實際的治學精神,推動學科建設與文化品牌打造深度融合,激活學科發展新動能,做到凝聚師生有力
學院黨委著力打造“學術-實踐-育人”三維融合的“暮橋”育人品牌集群,傳承薛暮橋先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治學精神,創新推動學科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匯聚師生共謀學院發展的磅礴力量。在學院現有2個廣西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自治區教育廳重點實驗室、3個校級研究機構基礎上,通過“暮橋”經濟學論壇、“暮橋”讀書會等學術平臺,將專家學者“引進來”做分享指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拓寬學生學術視野。2024年,學院新增1個自治區級虛擬教研室、1個普通本科高校基層教學組織、1門自治區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和1項“四新”研究與實踐項目。學院獲批會計專業碩士(MPAcc)學位授權點,經濟學專業獲評自治區五星級專業。持續數年打造“暮橋”鄉村振興助力隊,創新建設“暮橋”鄉村振興服務站,鼓勵學生深入農村開展調研,學生在“學創杯”等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30余項,2支學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隊入選2024年“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團隊,就業率達87%創學院歷史新高。
傳承創新進取的開拓精神,推動綜合改革與制度創新實踐,驅動治理能力新突破,做到服務師生有力
學院黨委始終秉持薛暮橋創新進取的開拓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實施“制度建設年”專項行動,出臺20余項管理辦法,推動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改革舉措精準落地。通過建立廣西高校數字經濟學科聯盟等平臺,舉辦紀念薛暮橋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等高層次學術活動10余場,提升學院知名度和影響力。學院牽頭申報的廣西運河研究院獲批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實現學院省部級科研平臺新突破。2024年科研成果創歷史新高,獲得含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在內的國家社科項目立項5項,實現重大項目零的突破;獲國家自科項目立項6項,創學院歷史新高;獲廣西哲社項目立項9項,位居全校第一;獲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課題1項、廣西哲社專項課題2項。教師在《管理世界》等權威期刊、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出版教材/著作7部;智庫成果獲省部級采納8篇、市廳級采納12篇。通過制度創新與文化建設的雙輪驅動,形成黨建引領治理現代化的“經管范式”。(謝婷婷 陳瀏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