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媽在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種菜譜,變著花樣地給家人做好吃的。前兩天鄰居來串門,看見她做飯的時候放蠔油覺得很詫異,提醒她現在人都不用蠔油了,因為蠔油吃多了會致癌。
當下劉大媽覺得是鄰居在危言聳聽,可當鄰居翻出了手機里的研究給她看之后,她不禁有點相信了。難道這蠔油真的不能用嗎?自己用了這么多年會不會有問題?嚇得夠嗆。
一、為什么很多人不吃蠔油了,會致癌嗎?
蠔油是廚房里常見的調味品,其實本身不是用蠔肉直接做成,而是以蠔肉熬出的蠔汁作為原料,經過水解、輔料混合、殺菌等方式加工后制成的復合調味品。
蠔油之所以好吃與其內含多種揮發性成分有關,另外,蠔油之所以吃起來很鮮是因為其中含有的“谷氨酸鈉”成分,這種成分也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網傳的蠔油致癌說法就是來源于蠔油中的提鮮成分“谷氨酸鈉”,該物質加熱超過150℃時會生成一種叫“焦谷氨酸鈉”的致癌物,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浩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焦谷氨酸鈉會致癌。世衛組織發布的致癌物清單里,也并沒有焦谷氨酸鈉的身影。
谷氨酸鈉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受到認可的調味品,其是從小麥、玉米淀粉內提取的谷氨酸與鈉結合而來的。谷氨酸鈉進入體內后,會在胃酸作用下分解成谷氨酸、鈉,可構成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在番茄、豆角、玉米、海帶等食物內都有谷氨酸鈉的身影。
但蠔油的不合理存放確實會產生健康風險,日常在蠔油開封后一定要及時放入冰箱冷藏。在常溫下儲存的話,蠔油內的多種氨基酸、礦物質、有機酸等成分很容易氧化分解、被微生物污染而發生變質,食用后對健康極為不利。
二、這3種調味料吃不對反傷身
除了蠔油外,日常常用的調味品還有油鹽糖等,這些調味品在使用不當的情況下,也會給健康帶來較大的威脅。
1、鹽
鹽分攝入過量會導致胃粘膜損傷,增加胃潰瘍、胃炎的發生風險,且會與食物內的胺結合生成亞硝胺類化合物,增加胃腸道癌癥的發生風險。建議居民每日攝入食鹽的量控制在5g以內。
2、糖
日常常見的白砂糖、紅糖、葡萄糖以及果葡糖漿等均屬于精制糖,大量攝入會影響身體的內分泌水平,誘發胰島素抵抗、肥胖,增加多種癌癥的發生風險。建議每日攝入糖的量控制在50g以內,最好不超過25g。
3、油
食用油一定不要反復高溫加熱,否則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食用后會顯著增加患癌風險。且食用油在開封后很容易氧化變質,尤其是放置在灶臺邊的高溫環境下,更容易變質。生活中買油建議以小容量的為主,并且要避光儲存。
三、科學食用蠔油,注意3點
蠔油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不會給健康帶來額外的風險,這幾個細節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
1、注意四不吃
海鮮過敏人群:蠔油的主要原料是生蠔,對于海鮮過敏的人來說食用后很容易過敏,所以最好別吃。
痛風人群:蠔油是個嘌呤含量很高的調料,痛風的人群食用后容易導致尿酸水平進一步上升,加重痛風癥狀。
高血壓患者:蠔油內的鈉離子濃度不低,高血壓患者食用后容易讓血液內的鈉離子水平上升,導致水鈉潴留進一步讓血壓水平上升。
腎臟疾病患者:過量攝入蠔油會讓體內滲透壓平衡被破壞,容易導致局部水腫,還可能讓腎臟負擔加重。
2、注意三不放
紅燒菜:紅燒類的菜品在烹飪的時候不建議添加蠔油,因蠔油內里基本有白砂糖,在紅燒的同時還加蠔油相當于二次提鮮,反而會影響菜品的口感,還會導致糖分攝入超標。
辛辣食物:辛辣的食物會掩蓋蠔油的鮮味,加了等于沒加。
腌制食物:腌制類的食物在制作時會加入大量的鹽分,再加入蠔油會讓內里的鹽分含量進一步提高。
3、注意選購
選購蠔油時要注意查看配料表,盡量選擇蠔汁排名靠前的,越靠前說明內里的蠔汁含量越高;
同時要注意看蛋白質含量,越高的說明品質越好;
最后,鈉含量也需要注意,盡量選擇低的,以減少身體的鈉攝入。
經常吃蠔油會致癌的說法并不可信,對此不必過于擔心,但日常使用蠔油有不少的細節需要注意,上文提到的一定要做好!才能更健康地吃蠔油。
參考資料:
[1] 《講“真”,一定要看這里》.科技日報2021-12-02
[2] 《你家蠔油放冰箱了嗎?家里這些調味料吃不對反傷身》.北京科協2023-10-31
[3] 《經常吃蠔油會致癌?》.中國食品報官方平臺2023-11-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