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創始人IP和公關水平堪稱業內頂流的小米,也會迎來“史上最艱難的時刻”。
繼小米Su7 Ultra首批交付不久,連續爆發#限制馬力、#挖孔前蓋無通風效果兩條大輿情之后,這幾天熱度不僅沒有隨著小米公開道歉加“贈送積分”消散,反而大有升級趨勢——小米Su7 Ultra準車主要求#無損退車,據稱維權群已超300人。
截至目前,對于這3條輿情,雷軍都沒有正面做出實質性回應。何以至此?
扎客傳媒認為,將原因歸咎于“雷軍被流量反噬”有點過于粗暴,問題具體出在兩個地方:
1、小米汽車前期對Su7 Ultra的用戶畫像不夠清晰,沒有料到選配前艙蓋挖孔的車主居然如此在乎“性價比”,而不是像傳統豪車車主那樣心甘情愿為“情緒價值”買單。
2、雷軍在小米手機大獲成功的“粉絲模式”,在移植到小米汽車高端化產品的過程中發生“排異反應”。
簡而言之,表面上看是小米汽車的“用戶預期管理失誤”,本質上是小米品牌基因與高端汽車市場底層邏輯的致命錯配。
品牌故事無法閉環,這才是真正讓雷軍感到頭疼的地方。
一、4.2萬前艙蓋挖孔費試出“米粉”成色
前艙蓋挖孔,是賽車和超跑的一個標配。自小米Su7 Ultra亮相,其機蓋上的三個橢圓形鏤空孔就備受關注,官方宣傳其有空氣動力學設計,能實現前部空氣高效導流,可降低風阻、輔助散熱、增加下壓力,且完全復刻原型車設計。
關于挖孔爭議,小米汽車的底氣很足,不是虛假宣傳,只是表達不夠清晰: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在滿足復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提供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
面對車主不滿,小米汽車第一時間致歉,并拿出解決方案:愿意對未交付的訂單,改回鋁制前艙蓋;對于已提車和選配鎖單的用戶,贈送2萬積分(約合人民幣2000元)。
車主花4.2萬,小米賠0.2萬!矛盾點一下就聚焦了。
在小米汽車看來,本身只是一個情緒價值的事兒,你發飆、我理解,道個歉、賠個禮,這個解決方案已經很有誠意了。
但是“米粉們”認為根本沒有做到物超所值,本來是想從小米汽車身上“薅羊毛”,結果發現小米汽車把我當豪車車主“割韭菜”。因此不僅不滿意,還喊話:
“我希望雷軍能保持真誠!”
更致命的是,“小米汽車=高端”的認知始終未被市場認可。
行業分析師指出:小米Su7 Ultra的傳播仍停留在參數內卷,而豪華品牌的核心是“不可量化的尊嚴感”,小米不僅沒學會,還親手把它揉碎了。
首批Su7 Ultra車主提車后被告知,“宣傳的1548匹最大馬力,需要達成賽道成績才能解鎖,否則只能用大約900匹馬力。”
具體來說,Su7 Ultra車主需要在全國8條指定賽道中的一條至少完成一次計時,圈速成績優于標準線成績,才可以解鎖排位模式。例如,在浙江國際賽車場,車主需要在1分46秒內完成一圈,才能解鎖全部動力。
小米Su7 Ultra的車主驚呼:bushi,雷布斯你玩真的啊!
總而言之,花了4.2萬選的前艙蓋挖孔了卻不冒氣、奔著紐北賽道級而來的最大馬力被鎖不能裝X。
米粉們怒了,現場原地跳反。
二、雷軍用做手機的思維做汽車粉絲經濟,算盤很響但是打錯了
雷軍應該覺得很委屈。
曾經小米手機的粉絲都是“發燒友”,千金難買我愿意。雷布斯隨便開場演講,銷量就蹭蹭往上漲。
這一幕,在小米Su7 Ultra上市發布會上也曾經上演,僅2小時大定訂單突破1萬臺。
眾所周知,小米手機大獲成功的原因,在于米粉幾乎全程參與手機的研發、生產。十年前玩手機的時候,米粉們都會刷MIUI,這才有了雷軍那句著名的SOLOGAN:“小米,為發燒而生!”
但是汽車的生產工藝太復雜了,很多技術可能連雷軍也搞不明白,不然怎么會鬧出過度宣傳智駕的輿情。所以米粉想參與小米汽車的生產過程,也沒有路徑。
因此,小米手機和小米汽車背后的粉絲、流量邏輯全變了!
況且,手機再高端,相較于汽車而言,也是一個廉價消費品。哪怕真的電池“發燒”燃起來了,也不算很重大的突發事故。只要雷軍牢牢穩住自己的人設,不可能讓任何投訴和事故發酵成為重大輿情!
但汽車是重決策商品,動輒數十萬,而且用戶更看重品牌沉淀與安全口碑。一位車主吐槽:“小米手機出問題我能忍,但車要是失控,命就沒了。”
距離3月29日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難事件已經過去快兩個月了,官方遲遲未公布調查結果。據了解,一般情況下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會在十日內作出。但在特殊情況下,這一時限可能會有所延長,最長不超過六十日。
最遲5月底事故結果必須公布,建議雷軍和小米汽車提前準備公關預案,以應對不同的調查結果。
三、小米汽車當前輿情的困境何在?
雷軍直言面臨“成立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具體而言是三個緯度:
1、創始人IP防火墻被穿透,信任對沖機制報警。
當維權群突破300人規模,意味著雷軍親自開車門的“真誠”人設正在被動搖。不同于手機時代的粉絲寬容度,汽車用戶對瑕疵的容忍閾值呈指數級下降。
如果退車維權潮繼續擴散,不僅是銷售和交付面臨危機,更嚴重的是證明雷軍IP無法與輿情形成有效對沖,這可能導致其口碑塌方。
2、技術防火墻危機四伏,夸大宣傳“智駕”成行業反面典型
目前,前期重磅力推的“小米智駕Pro”、“小米智駕Max”表述已調整為“小米輔助駕駛Pro”、“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如果329事故調查指向車輛設計缺陷,或者小米汽車夸大智駕功能,小米股價將面臨斷崖式下跌,供應鏈伙伴的賬期博弈、渠道商的觀望情緒將形成連鎖反應。資本市場可以容忍手機業務的利潤率下滑,但絕不會對汽車安全丑聞保持耐心。
3、社群防火墻不再鐵板一塊,粉絲護城河變成輿論交鋒戰場
核心米粉的辯護聲量,正在被準車主和起哄群眾的口水淹沒。當“小米汽車不安全”、“小米汽車虛假宣傳”等標簽在社交平臺形成認知錨點,挽回口碑的成本將呈指數級增長。
此次曠日持久的輿情危機,本質是小米汽車從“性價比發燒友”邁向“高端玩家”的必經陣痛。雷軍若仍用手機戰場的經驗降維打擊,只會讓小米汽車淪為“大號玩具”。
高端化的核心,不是讓窮人咬牙裝富,而是讓富人甘心掏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