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說明:故事純屬虛構,請理性閱讀。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我叫李春花,今年65歲,河南信陽人。前幾天高考成績公布了,我孫女和外孫成績都不錯,分數線上了一本線好多分。我心里高興,想著給他們每人包個紅包表示祝賀。沒成想這一個小小的決定,卻引來了兒媳婦和女兒之間的一場激烈爭吵,弄得我現在左右為難。下面我把事情經過給大家說說,希望能聽聽大家的意見。
我和老頭子日子過得還算順當,當年我們生了兩個孩子,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叫李明輝,比女兒李明蘭大兩歲。那會我們在磚廠上班,收入不高,但也從沒虧待過孩子。雖說農村有重男輕女的風氣,但我倆從不這樣想,兒子女兒在我心里都是一樣的,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哪有什么分別?
不過話說回來,再怎么公平,也難免會有些偏心。老頭子對兒子要求嚴些,總盼著他出人頭地;我對女兒則要溫柔些,畢竟是我的貼心棉襖。但總體來說,我們家氣氛還不錯,很少有紅臉的時候。
孩子們長大后各自成家。兒子娶了城里姑娘張三紅,據說人家祖上是做布匹生意的,條件不錯。我女兒嫁給了隔壁村的趙金山,他家是做家具的,手藝好,人也老實巴交。兩個孩子的日子都過得不錯,比我們那會兒強多了。
轉眼間,孫女李月琴和外孫趙光明都長大了,今年一塊參加高考。成績出來那天,兒子和女兒先后打電話告訴我,兩個孩子都考了620多分,都能上省內的好大學。我聽了別提多高興了,忍不住在院子里轉了好幾圈,還逢人就說我孫子孫女多有出息。老頭子更是嘴都合不攏,忙著去買了兩條好煙分給街坊們。
我們村有個習慣,孩子考上大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得給個紅包表示心意。我和老頭子商量著,決定每人給5000塊,讓他們買些電腦手機之類的學習用品。雖說我們這退休金不高,每月兩人加起來才四千多,但對孫輩的事從不含糊。
周六那天是我們家族聚會的日子。我一大早就去銀行取了一萬塊錢,要了嶄新的百元大鈔,分好裝在兩個紅包里。然后又和老頭子騎著三輪車去縣城最大的批發市場采購了一大堆好菜。平常我們舍不得買貴菜,田里自己種的青菜蘿卜土豆就湊合,但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必須要好好慶祝一番。
我買了五花肉、大蝦、鮮魚還有幾樣平時舍不得吃的好菜,還特意在市場上挑了幾個又大又紅的西瓜,花了七八百塊錢。回家后我就開始忙活,洗菜切肉炒菜,老頭子也搬出院子里的大圓桌,擦得锃亮。
十點多的時候,兒子一家和女兒一家都到齊了。他們一進門就嚷嚷著饞了一路,說聞到了肉香。我招呼他們先在客廳坐,給他們沏上新買的茶葉,然后繼續在廚房忙活。
女兒明蘭一進門就往廚房鉆,二話不說系上圍裙幫我切菜洗碗,還時不時問我「媽,你腰疼好些了沒?」「媽,這肉要不要我來炒?」聽得我心里暖暖的。
兒媳婦三紅則一直坐在客廳里,跟兒子和女婿聊天,時不時還喊孩子們過來拍張照片發朋友圈,內容是「回婆家吃飯咯」。我從廚房探頭往外瞅了幾眼,心里不是滋味,都一家人了,咋就看不見她來幫把手呢?
菜都上桌后,女兒和外孫一起幫忙端菜,我催他們趕緊坐下一起吃。兒子一家早就坐好了位置,盤子里已經夾滿了菜。女兒卻說「媽,你們先吃,我再去端兩個湯出來」。
飯后,兒子和兒媳就窩在沙發上刷手機,全當沒看見滿桌子的碗筷。只有女兒和外孫在幫我收拾,我當時心里直犯嘀咕:咋都是我親生的,差別咋這么大?
等一切收拾妥當,我回房間拿出準備好的紅包,走到客廳中間。
「月琴,光明,你們過來,我給你倆有話說」,我向兩個孩子招了招手。
兩個孩子聽話地湊了過來,我把紅包遞給他們,笑著說:「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們考上好大學了,每人五千塊,拿去買些學習用品。希望你們在大學里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
外孫接過紅包,臉上洋溢著喜悅,「謝謝外婆」,聲音很響亮。我女兒在一旁也跟著笑,臉上滿是驕傲。
可就在這時,兒媳婦的臉色突然變了,嘴巴一撇,聲音尖銳起來:「婆婆,您這做事也太不明白事理了。憑啥給光明也五千?月琴可是您的親孫女,跟咱們家姓的。光明跟趙家姓,他外公外婆又不是沒錢,給他一兩千意思意思就行了」。
這話一出,屋里氣氛頓時凝固了。我張了張嘴,一時不知該如何回應。兒子坐在沙發上裝沒聽見,低頭不停地劃拉手機。
女兒明蘭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眼睛瞪得老大:「張三紅,你這話是啥意思?光明就不是我媽的外孫了?我媽自己的錢想給誰就給誰,還輪不到你在這指手畫腳。你要是覺得少了,自己回去問你爸媽要去!光明身上沒有我爸媽的血脈嗎?」
兒媳婦臉色更難看了,雙手叉腰站起來:「喲,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倒還惦記著娘家這點東西呢?那天你媽包的餃子,你回來拿了一大袋,你家啥條件了,連餃子都包不起了是吧?這個要拿那個要拿的,也不嫌害臊」。
「你說啥呢?」女兒拍案而起,「那是我媽怕我工作忙沒空包餃子,特意給我包的。她老人家辛苦一整天,包了那么多,還不是為了疼孩子?你一天到晚吃我媽做的飯,住我爸媽的房子,倒是挺理直氣壯啊?」
「我吃你媽做的飯?我住你爸媽的房子?」兒媳婦嗓門更高了,「你是不是忘了,這房子可是我們拿錢重新裝修的,當年你媽說廚房要改,還是我們掏的錢。你倒好,嫁出去這么多年了,除了回來拿東西,你給家里添過啥?」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客廳里的氣氛劍拔弩張。兒子依然沉默不語,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女婿雖然上前勸了幾句,但見沒效果也就不再插嘴了。
眼看著兩個女人越吵越兇,話也越來越難聽,我的心都要碎了。客廳里的氣氛變得極其難堪,我忍不住打斷她們:「別吵了!都回去吧,今天是好日子,別鬧得難看」。
等他們都走后,家里一下子安靜下來。我坐在沙發上,心里又氣又難過。老頭子嘆了口氣,拍拍我的肩膀:「別想太多,他們都是大人了,自己的事自己會解決」。
可我心里明白,這事哪是那么容易解決的。從來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紅包竟會引發這么大的風波。我當然是向著女兒的,她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嫁出去了也還是我的女兒。可兒媳婦就是看不慣這點,她覺得女兒出嫁后再回娘家拿東西,就是占了她的便宜。
上次我包餃子,想著女兒下班晚沒時間做飯,就多包了些讓她帶回去。同時也給兒媳打了電話,讓她回來拿。結果兒媳看到女兒拿餃子就不高興,陰陽怪氣地說「李明蘭,你也太不要臉了,連餃子都要回娘家拿,你家是窮到沒法包餃子了嗎?」
兒媳對女兒的意見已經積累很久了。她總是拿她小姐妹做例子,說人家嫁出去了還怎么貼娘家,每次回來都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在她看來,女兒就應該貼補娘家,而不是從娘家拿東西。
我現在夾在中間,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辦。很想讓兩個孩子好好的,但似乎怎么做都不對。家和萬事興,可眼下這個家,怎么就這么難和呢?
各位聽了我的故事,能給我出出主意嗎?這事該怎么處理才好?多謝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