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這次可能真要“跌下神壇”了。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13%,共交付33.67萬輛,一個季度的銷量,跟比亞迪一個月的銷量差不多,創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季度交付量。主力車型Model 3/Y交付32.38萬輛,同比下降12%,占總銷量95%以上,而Cybertruck等新車型表現乏力僅1.28萬輛,甚至比不上國內新勢力的部分車型。
特斯拉的現狀如同一場“冰與火之歌”,一方面市場銷量下滑嚴重,一方面萬億美元市值卻又占據汽車行業之首。這種冰與火的矛盾狀態其實并不平衡,就差最后一根稻草,便能壓垮特斯拉。
在2025年這個節點,特斯拉需要講出新的故事。
兩大核心市場遭重創,特斯拉站在了十字路口
2025年,特斯拉在全球兩大核心市場——歐洲和中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銷量滑坡。
根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同比暴跌36%,僅為5.32萬輛,其中德國、法國等核心市場降幅超過60%。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一頹勢發生在歐洲電動車整體銷量增長37%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市場份額從2024年的1.8%驟降至1%。
圖源:特斯拉
而在中國市場,特斯拉4月銷量同比腰斬至3.07萬輛,Model Y和Model 3的統治力被比亞迪、理想等本土品牌瓦解,其中比亞迪汽車4月銷售更是破38萬輛 同比大增21.3%。不知不覺間,老對手比亞迪已經領先特斯拉一個段位。
特斯拉的銷量危機并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矛盾的集中爆發。
首先,產品迭代滯后成為硬傷。在歐洲,消費者因等待煥新版Model Y而推遲購車,盡管特斯拉試圖通過降價促銷緩解觀望情緒,但反而加重了消費者的觀望情緒,加劇了市場冷清。
其次,政治風險顯著放大。馬斯克公開支持德國極右翼政黨,并發表爭議性言論,導致歐洲消費者對特斯拉品牌的負面情緒激增。瑞典相關調查顯示,對特斯拉持負面看法的消費者比例從47%飆升至63%。
此外,補貼退坡與本土化不足進一步削弱競爭力。法國將電動車補貼預算削減33%,而大眾、寶馬等歐洲車企憑借本土化生產降低成本,推出高性價比電動車型,直接擠壓特斯拉的市場空間。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車企的歐洲戰略正在改寫市場規則。比亞迪以“騰勢”品牌切入歐洲高端市場,2025年第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00%,其插電混動車型憑借長續航和低價格成為家庭用戶的首選。
而蔚來、小鵬則通過“技術+服務”的本土化策略,逐步滲透北歐市場,不僅削弱了特斯拉的差異化優勢,也標志著中國電動車從“廉價替代品”向“技術引領者”的轉型。
在中國市場,特斯拉則面臨更復雜的挑戰。本土品牌的崛起徹底改變了競爭格局:一方面,小米SU7、極氪007等20-30萬元級轎車的密集上市,讓Model 3改款效應迅速消退;另一方面,小鵬G6、理想L6等智能SUV的800V高壓平臺、城市NOA等新技術,正不斷蠶食Model Y的市場空間。
相比中國品牌平均2-3年的產品周期,特斯拉現有平臺已顯疲態,在充電效率、智能座艙等方面逐漸落后。而年輕消費群體對本土品牌的認同度提升,疊加"價格戰"白熱化,使得特斯拉引以為傲的品牌溢價優勢持續弱化。乘聯會專家認為,若不能加快新品投放節奏,特斯拉或將面臨更嚴峻的市場考驗。
兩大市場分別受創,但這還不是特斯拉的唯一隱患,內部問題可能才是壓垮特斯拉的最后一根稻草。
內憂外患,特斯拉員工公開信“彈劾”馬斯克
特斯拉內部問題到了“紙包不住火”的地步。
上月,一群自稱代表特斯拉“現任及前任員工”的群體,通過一封措辭嚴厲的公開信,要求特斯拉公司“在沒有埃隆·馬斯克的情況下繼續前進。”
言下之意,就是馬斯克已成為了拖累特斯拉前進的最大因素。
信中寫道,“作為特斯拉的公眾形象代言人,馬斯克的個人形象已遭受不可逆的損害,這種負面影響已成為我們不得不背負的重擔。如今我們站在十字路口:若繼續由馬斯克執掌公司,隨著消費者紛紛棄購,我們將面臨更嚴重的衰退;反之,若選擇與他分道揚鑣,則能讓產品實力和品牌使命真正接受市場的檢驗。”
圖源:搜狐汽車
當然,這封公開信并不是單純的情緒宣泄,而是理性分析了特斯拉的內部問題。信中指出,特斯拉正面臨“大規模的需求問題”。信中透露,特斯拉目前積壓了數千輛新款 Model Y 的庫存。這個數字已經接近或超過得州超級工廠 Model Y 產線一周的產量,作為一家超級工廠,這個積壓量已經非常嚴重。
為了佐證觀點,信中還引用數據指出,在美國市場,2025 年第一季度整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 10%,而特斯拉的銷量卻不增反降,下滑了 9%,這一對比無疑加劇了內部對公司發展方向的焦慮。
海外媒體 Electrek 也在 5 月 11 日的報道中披露,特斯拉已告知其得州超級工廠負責 Cybertruck 和 Model Y 生產線的工人們放假整整一周。Business Insider 和路透社也確認了這一消息,部分工人通知在 5 月的最后一周休假,還有工人向媒體透露,自 2025 年 2 月以來,他們實際的上班時長就不太穩定,多次出現提前下班的情況,如果試圖加班,反而可能會受到紀律處分。
這些生產一線的信息,讓員工公開信中關于 Model Y 庫存高的說法更具可信度,畢竟若非訂單不足,生產線又何需如此頻繁地降速乃至停擺?
目前,發布公開信的這位員工已經被“光速辭職”。事實上,特斯拉內部對于不同聲音的壓制并非孤例,還有一位名叫 Jared Ottmann 的經理,也據稱在 2025 年 1 月因公開批評馬斯克在 X 平臺上的不當言論而被公司解雇。
這些事件的疊加,無疑讓外界對特斯拉的企業文化和內部治理投去了更深切的審視目光。
當馬斯克“鋼鐵俠”的光環褪去,特斯拉能否用實實在在的技術突破,支撐起萬億市值的野心?以汽車行業的“卷”度,和中國汽車的出海速度來看,很難。
低價車、自動駕駛與機器人,特斯拉靠“三駕馬車”救命
關于特斯拉的低價車型,一直處于“薛定諤的貓”狀態,沒人知道特斯拉內部究竟有沒有放棄這款車型,都是坊間傳聞,沒有確切的官方說法。
直到4月22日的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首席財務官Vaibhav Taneja才官宣表示“我們仍然專注于盡快推出更便宜的車型,生產仍計劃于6月開始。”他說。如果計劃順利,一款價格約為3萬美元的特斯拉電動車將吸引消費者的關注。
據悉,即將推出的經濟型車型預計將采用混合平臺策略,結合特斯拉下一代平臺和現有的Model 3/Y架構組件,允許在加州弗里蒙特、德州奧斯汀,以及可能的上海和柏林的現有裝配線上生產。相比于全新平臺。新款經濟型特斯拉預計將支持自動駕駛并兼容全自動駕駛FSD。
圖源:特斯拉
此外,特斯拉預計將在6月提供有關經濟型車型的更多細節。相比Robotaxi,這可能是未來幾個月推動特斯拉股價的最大因素。相信這款3萬美元左右的車型能夠幫助特斯拉重新實現銷量增長。
市場對這款平價車期待已久,因為特斯拉最便宜車型Model 3的市場興趣正在明顯減弱。根據Cox Automotive的估計,今年第一季度Model 3在美國的交付量為52520輛,低于第四季度的57928輛。
盡管推出一款新的特斯拉車型可能有助于帶動新銷售,但外界也擔心特斯拉是否會簡單減配,挫傷品牌價值。摩根士丹利在4月22日的研報中表示:“雖然許多投資者希望特斯拉低調行事,繼續生產更便宜的電動車,但我們認為這完全不是特斯拉未來將追求的戰略。”
除了低價車型外,特斯拉之所以能持續維持高股價,原因之一是投資者們都在賭未來。市場并不認為特斯拉是一家車企,而是將其視為一家前沿科技公司,將股價預期寄托在特斯拉的人工智能技術,比如自動駕駛與機器人。
低價車、自動駕駛與機器人,三者可能成為救命稻草,也可能成為壓垮特斯拉的最后一根稻草。留給特斯拉的時間不多,畢竟“畫餅”的保質期,取決于落地的倒計時,到了時間資本市場可能會瞬間翻臉。
對于特斯拉而言,2025年既是危機之年,也是轉型之年。是未來科技的星辰大海,還是泡沫破滅時的一地雞毛?就看2025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