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國乘用車市場在政策刺激與消費回暖的推動下,零售銷量同比增長14.5%至175.5萬輛,但合資品牌的疲態仍在持續。乘聯會數據顯示,一汽大眾以11.05萬輛的零售銷量位居廠商榜單第三,卻成為前十名中唯一同比下滑7.2%的車企。這一“另類”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汽大眾可能承受一定的壓力和挑戰。
新能源汽車亟待突圍,燃油車承壓,一汽大眾銷量遭遇沖擊?
自主品牌4月以65.5%的零售份額進一步鞏固市場主導地位,同比增長8個百分點,而主流合資品牌份額則縮至25.1%,德系品牌份額同比下滑至15.6%13。
一汽大眾的頹勢并非孤例,日系、美系品牌同樣面臨市場份額萎縮,但相比之下,同為德系的上汽大眾卻實現5.9%的同比增長,南北大眾呈現出一定的分化趨勢。
應該說,一汽大眾的銷量下滑可能與其新能源轉型相對遲緩有一定的關系。盡管大眾集團早在數年前布局MEB平臺,但一汽大眾的新能源車型市場表現,卻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4月零售銷量榜
進入2025年之后,從1-4月份的銷量表現來看,一汽大眾旗下的ID.6 CROZZ、ID.7 VIZZION、ID.4 CROZZ等車型,在國內車市的銷量也并沒有過于出彩的銷量表現。
這與自主品牌動輒月銷破萬的電動車型,形成鮮明對比。應該說,新能源汽車銷量亟待提升,是一汽大眾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在燃油車市場,一汽大眾或許也會面臨競爭壓力。目前速騰、高爾夫、邁騰等車型,雖然在車市依然具備不錯的銷量表現。
但是,隨著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對于傳統燃油車的生存空間,或許也會不斷造成更大沖擊進一步擠壓合資燃油車生存空間。
大眾
一汽大眾積極采取措施,既有機遇,也將面臨挑戰
好在面對當前的局面,一汽大眾方面并沒有“躺平”,而是積極采取措施,試圖不斷提升銷量,獲得更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據了解,一汽大眾計劃未來20個月推出19款新車。其中,2025年大眾品牌會數款新車,甚至包含有換代車型。
同時,一汽大眾還啟動了人員優化調整、提升服務與質保措施、產品技術升級、終端優惠構成措施等政策。應該說,這些舉措,對于提振銷量的作用,是值得期待的。
大眾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如此,一汽大眾可能也難免會面臨一定的挑戰。畢竟,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電動化與智能化汽車的發展等,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已經悄然生變。
此外,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豪華車市場同比下滑18%,日系品牌份額跌至12.2%,均顯示傳統優勢市場正被自主品牌“技術+性價比”組合拳瓦解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汽大眾不能迅速在電動化、智能化等領域取得突破,或許將會面臨更大挑戰和壓力。
大眾
本文結語:
事實上,2025年3月份,一汽大眾的零售銷量同樣下滑。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1-4月份,一汽大眾的累計零售銷量,也呈現出下滑的態勢。
2025年4月份零售銷量前10名廠商榜單中,一汽大眾成為唯一銷量下滑的上榜廠商。雖然可以視為正常的市場波動,但是也多少彰顯出其在中國車市承受了一定的市場壓力。
或許,隨著國內市場格局的變化,對于合資品牌而言,躺贏時代早已經終結,唯有以技術創新與市場洞察重塑競爭力,方能在新能源、智能化浪潮中重新獲得競爭優勢。
在此,我們希望一汽大眾在不斷穩固和提升燃油車市場份額的同時,在智能化、電動化汽車領域迅速取得進展,從而獲得更好的銷量和市場發展前景。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銷量數據來源于乘聯會,僅供參考,具體以官方數據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原創文章,總第11700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