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倪海峰 編輯|馬青竹
國產車真的卷瘋了。
這兩天,有榮威 D7 DMH 車主發帖稱,自己置換購車買的入門版 D7,2 萬元廠補已到賬,疊加 2 萬元的國家補貼,原價7.98 萬元的榮威 D7 DMH,5.98 萬元到手。如果再疊加自己的報廢車 3000 元殘值,實際購車支出只有 5.68 萬元。
一臺和大眾朗逸(參數丨圖片)、日產軒逸同級的混動A級轎車,居然賣這個價格,確實炸裂。炸裂背后是榮威殺回主流市場的決心。
有人戲稱,俞經民、錢漾、邵景峰和卡班,是榮威團隊的“F4”。
俞經民是上汽乘用車的常務副總經理,錢漾是從上汽大眾調任上汽乘用車榮威品牌的總經理,邵景峰是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總設計師,卡班是上汽集團最近高薪聘請的國際級設計大師。
四位個性色彩濃郁且經歷各不相同的高管,能為榮威帶來哪些創變?
同時,在俞經民的掌舵下,“網紅領導”周钘又能讓MG品牌玩出什么新花樣?
體面、值、可信
半個月前,榮威品牌以"體面、超值、信賴"三大關鍵詞展現了其品牌煥新的戰略藍圖。
時至今日,中國汽車市場幾乎每一個品牌都在講價值。但有別于其他品牌的“堆料”和“降價”,榮威對市場內卷現象,有著自己的應對和思考。
“超值不只關乎價格,還有兩個關鍵點——性能和特性。接下來榮威產品一定會更‘實’。每一個細分市場客戶要什么,會認真回應。” 錢漾的觀點樸素實在。
他透露,榮威將依托上汽技術積累,通過“技術下放”打造如純電D6等國民車型,并在智能化領域與豆包等合作,強化L3級自動駕駛等核心功能。
“主流消費群體需要什么,榮威就提供什么。”這一政策甚至細化到家庭用戶6歲以下和以上兒童用車需求的差異。
看得出來,榮威想用獨特的產品價值,回應“內卷”與“價格戰”。
可信賴,則體現了全周期的“值”。
俞經民的觀點簡單而直接:“榮威的目標是讓用戶從購車到換車的7-8年周期內,始終感受到可靠與安心。”
在他看來,“信賴是長期建立的過程,依賴于整個體系能力,質量、生產、管控,包括長期服務的保障。”
至于體面,榮威的理解是美學與文化的共鳴。
“品牌向上怎么打?如果不從自身文化走是走不遠的——因為找不到根。只有找到根往上走,基于文化根基出發,才能完成向上的發展。”邵景峰對品牌、設計與文化三者之間的關系有著深刻理解。
今年上海車展榮威展臺亮相的最新概念車“明珠”,就闡述了文化自信。
這臺車汲取珍珠“光而不耀,自信優雅”的美學精髓,將東方文化底蘊與智電時代的科技語言結合,以流暢線條與光影交織展現高端品質。
接下來,榮威將以“明珠”概念車為量產設計標桿,并通過設計平權,將好看、高雅、經典的設計進行普及。
只是,夸張的概念車如何轉變為好看且實用的量產車,非常考驗榮威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實力。
同時,時下熱門的人工智能領域,榮威也在追趕。
品牌日現場,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與火山引擎汽車總經理楊立偉聯合宣布,雙方將推動AI模型上車、AI大數據全面賦能汽車,打造“更懂消費者”的榮威AI汽車。
此前,榮威已經在CTB車身電池一體化技術、一體式熱管理方案等方面實現了“技術平權”。這一次,榮威將在品牌、設計、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領域,進一步強化“國民好車”的定位。
MG,更年輕
從“always YOUNG”到“YOUNG FOREVER”。
細心的朋友不難發現,MG品牌變了口號。不過,從“一直年輕”,到“永遠年輕”,MG依舊年輕,只是下一階段的重點放在了全球用戶年輕化的訴求上。
俞經民表示,MG品牌歷史很悠久,但始終堅持為年輕人造夢、為年輕的心服務。“年輕”不僅是年齡,而是包含心理、情感、興趣、追求在內的年輕的心。
今年上海車展,主銷的MG3或MG6等車型一款沒來,亮相的全都是能代表MG品牌調性的個性化產品。
例如,新款敞篷跑車Cyberster、全新方盒子越野車X等。
在去年12月才履新的M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周钘看來,“MG品牌具有‘老’、年輕、國際化三重獨特屬性,自誕生已走過101年歷程,同時又秉持“不年輕,毋茍活”理念,每一款車型的設計、性能調校都圍繞年輕消費者需求展開。”
接下來,MG將圍繞“年輕、風尚、智趣”這些關鍵詞,塑造新的品牌形象。
雖然確實面臨產品數量不足的問題,但依托上汽研究院,MG實現了研發效率的突破。“從概念設計到產品最終落地需18個月。” 周钘對這一速度非常滿意。
同時,MG品牌還制定了“3+3+1”戰略,即推出3臺轎車、3臺SUV以及1臺極具特色的車型。
市場經驗表明,一個品牌同時運營超過6款車型時往往難以兼顧。MG的目標是確保每款車型月銷量達5000輛以上,6款車型實現月銷3萬輛(特色車型不定銷量目標),進而沖擊全年40萬輛的銷量目標。
今年Q1,MG品牌國內零售25839輛,其中3月零售突破1萬輛,零售同比和市占率均獲得雙增長,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與此同時,海外市場表現更加亮眼,2024年MG頂住歐盟高關稅壓力,歐洲市場全年交付量逆勢增長至24.34萬輛,相當于中國每出口歐洲10輛車,就有7輛MG。
MG累計進入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即將成為第一個海外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輛的中國汽車品牌。
“從全球來到中國,又從中國、從上汽走向世界,MG在海外市場的基礎相對更好。”俞經民對MG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而在周钘看來,“如果MG在國內賣得不好,哪怕我們在全球賣得再好,它也不能算是一個由中國人掌握的全球品牌。”
這位此前幫上汽通用五菱、寶駿打造多個爆款單品,并為這兩個品牌打上“年輕化”標簽的年輕人,給出了他的藥方:
1、品牌建設是頭號工程。加入MG后的第一時間,周钘就成立了專業品牌團隊,并進一步擦亮MG“年輕、風尚、智趣”的品牌標簽。
2、確保產品數量和質量。此次車展,MG連發三款新車,結合未來“3+3+1”戰略,讓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更多牌可打。
3、營銷鏈路年輕化。最懂年輕人的必然是年輕人,周钘將親自負責30人公關團隊,通過新媒體向年輕人傳遞品牌故事。
4、優化銷售渠道。目前全國MG的線下渠道只有240多家,并且門店數量和質量遠沒有達到要求。接下來,MG正通過7億資金創業者投資計劃、線上直播、社區店等方式加快渠道擴張。
同時,周钘也要求銷售顧問“不再只談價格、而要多講產品”,扭轉MG的品牌價值。
一些人認為,MG品牌悠久的歷史,與當前追求年輕化的狀態,存在明顯割裂感。不過,在MG的管理層眼里,這是經典符號的重生。
“年輕人若不敢冒險,品牌就失去了年輕的資格。”邵景峰的觀點大膽而獨到。作為設計師,MG歷史首款“方盒子”Cyber X就是他的有力回答。
結語
去年年底,上汽集團著手整合了上汽大乘用車板塊,其目標是實現上汽集團內部資源的高效協同。
而從兩個關鍵品牌的動作,我們也看出上汽集團主動求變的姿態,以及破殼新生的勇氣。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