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知譚商業
作者|知譚君
在消費金融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的招聯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聯金融”),近期的一系列動向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2025年5月12日,招聯金融在銀登網連續披露三期個人貸款不良轉讓項目。令人咋舌的是,2025年才剛過去4個多月,其轉讓個人不良貸款項目就已經達到第11期。在不少同業才剛啟動相關債權資產處置工作的背景下,招聯金融如此高頻率的轉讓節奏,彰顯出其迫切想要將壞賬出表的訴求與決心。
01資產質量惡化,不良貸款轉讓頻繁
成立于2015年的招聯金融,由招商銀行和中國聯通共同組建并合營,各占股50%,可謂出身不凡,注冊資本高達100億元。旗下擁有“好期貸”和“信用付”兩大核心產品體系,發展勢頭一度十分強勁,截止去年末,擁有注冊用戶超2.9億人,累計發放貸款超2.7萬億元。
然而如今,招聯金融卻面臨著資產質量的嚴峻挑戰。從今年第9期個貸不良轉讓項目來看,涉及未償還本金總額5.89億,若包含利息則高達10.58億,平均逾期超1000天,主要來源于貴州、四川、云南、河北等多個地區。第10期個貸不良項目涉及未償本息總額4.86億,涉及本金3.29億,主要來源于福建、安徽、江蘇、浙江等;第11期個貸不良項目未償還本息總額4.55億,涉及本金3.05億,主要來源為廣東、廣西、山西、河南等,且這兩期項目對應逾期天數均已超過600天。
綜合這三期項目來看,本次轉讓共涉及本息近20億,均被記為損失類資產。在這樣的處置情況下,或許只能勉強收回部分現金流。根據公告內容,三批項目轉讓競價日均在5月28日,起始價分別為3891萬、2934萬和2607萬,均不到應收本息總額的1折。
02深陷訴訟糾紛,投訴問題不斷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忙于不良貸款轉讓的同時,招聯金融還陷入了大量的訴訟糾紛之中。據天眼查網站顯示,僅2025年5月份,招聯金融就與用戶有近50起借款合同糾紛訴訟,訴訟范圍遍布全國多地,這無疑極大地消耗了公司的人力和物力。
不僅如此,從黑貓投訴網站的數據來看,招聯金融相關投訴已高達2.7萬條,投訴內容主要涉及暴力催收、高利息、違規息費等問題。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招聯金融的品牌形象,也反映出其在業務運營和客戶關系管理方面存在著諸多漏洞。
03業績首次下滑,市場份額被擠壓
除了上述困境,招聯金融在業績方面也遭遇了滑鐵盧。2024年,招聯金融經歷了成立以來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同比均下降的窘境。總資產規模為1638億,較上年大幅下降127億,負債總額1411億,環比上年下降151億。在收入方面,2024年實現收入173.2億,同比下降11.7%,其中凈利息收入及凈手續費收入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16.2%,降至30.2億。
在市場份額方面,招聯金融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曾經穩居行業前列的它,市場份額逐漸被其他競爭對手蠶食。比如馬上消金保持平穩并仍居第一梯隊,螞蟻消金則積極拓展業務,大展拳腳沖擊行業龍頭地位,而中郵消金、海爾消金、寧銀消金、哈銀消金等中小機構業績普遍上漲,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04多重因素交織,發展遭遇瓶頸
招聯金融如今面臨的困境,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從外部環境來看,居民信貸需求減弱,疊加市場降息大環境,對其業務產生了直接沖擊。消費金融市場流量見頂,競爭愈發白熱化,招聯金融的自營獲客成本不斷上升,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從內部因素分析,在新版《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實施后,對同業拆借、擔保貸款比例等設限,直接影響了招聯金融的融資結構和業務擴張能力。同時,過去幾年為了追求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招聯金融部分客戶債務壓力加大,信用風險持續暴露,資產質量逐漸下滑。自2019年開始,其壞賬率便開啟了上行周期,累計上行幅度達68BP。
面對如今的困境,招聯金融后續將如何應對?是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還是調整業務戰略,優化資產結構?亦或是通過加強風控管理,提升資產質量,重塑市場信心?這些問題都有待時間給出答案,而市場也在密切關注著招聯金融未來的發展走向。
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