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整個考古界最備受爭議的人物當屬金在吉,作為唯一一個充滿理智的韓國學者在韓國并不受韓國學術界的認可,一直將被他們排除在外。
只因為當時的她說出一句話:我們韓國在歷史上是屬于中國的,此言一出,直接在韓國學術界炸開了鍋,有學者指出他否認韓國的建國史,面對反對聲依舊堅持自己的想法。
隨后,金在吉的所有講座被取消,所任教的大學與其解除聘任合同,就連自己所發的文章也被國家列為禁讀物,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他堅持自己的觀點。
1. 質疑本國的建國史
韓國學者金在吉出生在韓國釜山,父親在鐵路上工作,母親是個紡織工人,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好在能維持日常的生活開銷,父母也經常教導金在吉要好好讀書。
從小的他就很是聽話,很喜歡讀中國的《三國志》,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本書不是韓國版本,而是中文翻譯過來的,有時候會被同學質問:為何看別國的歷史?
金在吉聽到你這樣的話選擇不予理會,久而久之便沒有人再與他說話,更多的時間花在了讀書上面,讓他對中國與韓國的歷史有了一定的思考。
真正質疑韓國歷史還是在一次旅游中,他來到古新羅王宮遺址邊上,周邊百草叢生,望著寥寥無幾的游客,被當地的導游領了進去,聽著導游的一一介紹。
當聽到講述韓國的建國歷史的時候,提到了檀君神話,熊變成了女人,生下了檀君,從而建立了韓國,此時的金在吉并沒有太多的知識,只是感到非常疑惑。
下意識的問道:“你這么說有什么證據嗎,”面對金在吉求知的眼神,導游告訴他:“這些都寫在《三國遺事》里面,你要是不相信的話可以回去翻看這本書。”
他知道,導游所說的與自己所看到的不相符,為了印證自己的猜想,他就瘋狂的讀書,盡可能的讓自己爬的更高,從而獲取到更權威的證明。
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之下,金在吉在上大學的時候選擇了考古學,還輔修了漢語言文學,那時候的韓國留學生都喜歡到美國讀商科或者管理學專業,只有金在吉不一樣。
在中國留學的過程中,他遇到了一個河南的考古學教授,兩人有著非常多的話題,很快一見如故,隨后,便帶著他來到了賈湖遺址,了解中國的歷史。
之后還參觀了仰韶文化和裴李崗遺址,再回去的途中,他只記得能吹出來七個音階的賈湖骨笛,他瞬間想明白:中華上下五千年只是人為界定,其最早可以追溯到農業社會。
2. 尋找證據
金在吉回國之后便在學報上面發布了《關于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再思考》,文中還列出了自己所看到的三個遺址,指出其中的農業,生產勞動等不是神話,而是歷史。
并提出“東亞萬年史”的論點,然而,韓國學界對此保持了長達兩年的沉默,沒有得到回應的金在吉,將研究方向轉向朝鮮半島與中國的歷史淵源。
1992年,在首爾國立大學的研討會上,他拋出重磅觀點:漢武帝曾在朝鮮設立行政區域,韓國曾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延續上千年的歷史事實。
為了支撐這一觀點,他拿出從樂浪郡出土的文物:刻有“樂浪丞印”的銅印、帶著漂亮漢字的陶罐和燕國的刀幣,此言一出,全場震驚。
一位歷史系主任質問他為何否認韓國建國史,他平靜回應:“不是否認,而是重建,重建被神話掩蓋的歷史真相。”
此后,金在吉并未停止探索的腳步,1995年,在全羅道的新羅古墓考察中,他發現90%的陪葬品上都有漢字印記,一些銅器上還刻著“長樂未央”這樣典型的漢代銘文。
他將這些發現整理成《朝鮮古代的中國因素》,學術界依舊不支持金在吉研究多年的觀點,此時,他的這些言論傳到了政治圈,甚至有議員建議國會調查此人。
隨后,韓國的所有媒體都在爭相報道此次事情,漫天的謾罵之聲隨著而來,“叛國者”“為中國伸張”直戳人心,也有一些記者朋友們直接對金在吉進行專訪。
在一次現場直播采訪中,金在吉被問到:你到底是哪國人,他毫不猶豫的說道:我是考古學家,那場直播之后,電臺接到了上百個投訴電話。
目的就是想讓金在吉公開道歉,然而對于這件事情并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依舊做著自己的事情,殊不知,一場災難正悄然來襲。
3. 被“邊緣化”
因為金在吉的個人影響,他的大學課堂開始無人問津,名字也被列入黑名單,2010年,學校試圖想解聘他,奈何他不同意,結果被調去了資料室。
沒過多久,金在吉所出版的書籍直接下架,尤其是《樂浪的回響》剛開始印刷就慘遭下架,出版商和印刷商來回踢皮球,最后也是原因不明。
慘遭學術界無情的封殺,為了自己的生計,他開始用自己的所學在各個地方開講座,聽眾最多的一次上百了,其余的講座寥寥無幾。
即便如此,金在吉也沒有停止思考,七年后,當中韓因黃海劃界問題產生爭議時,他再次站了出來,他撰寫分析文章,直指韓國教科書存在嚴重的歷史改寫問題。
如減少漢字內容、改寫樂浪郡的歷史、刪掉大量中韓歷史交往的事實,這篇文章徹底激怒了韓國學界,他被徹底邊緣化,研究資料被封鎖。
名字從學術數據庫中消失,一個學者的學術生涯就這樣被無情地終結,金在吉的故事,是一個追求真理者的悲歌。
他為了還原歷史的真相,不惜與整個學術界對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他的堅持,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學者應有的風骨和擔當。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通過歪曲歷史來建立的,而是敢于直面自己的過去,無論這過去是輝煌還是平凡,都是真真切切的存在過的。
因為事情,金在吉背上了許多的標簽,“站在歷史的對立面”“文明世界的摧殘者”等,而他只是一句話:可以恨中國,但不能當他不存在。
參考文獻:
人民網-2024-09-02——《新版歷史教科書令韓國人擔憂!有老師稱“可能讓學生產生歪曲的歷史認識”》
北京晚報-2012-10-26——《韓“去漢字化”后果尷尬 多位前總理呼吁學漢字》
樂浪郡太守考- 2010年第1期51-55——《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