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冬雪
五月的風(fēng)掠過校園角落的法治副校長信箱,初三學(xué)生燦燦(化名)的信箋安靜地“躺”在其中。稿紙上,燦燦用稚嫩的筆跡寫下對正義的向往:“我也想成為像您一樣的人,用正義的天平衡量善惡,用法槌敲響公平的回聲。”
法治的“種子”悄悄萌芽
在聽完“杜絕校園暴力”普法講座后,燦燦在信里寫道,法官講述的案例讓她明白:法律是保護弱者的鎧甲;她深刻感悟到:真正的強大不是欺負別人,而是守護善良;更讓她驚喜的是,自己心底竟悄悄冒出一顆想成為法官的“嫩芽”——“我想像您一樣,用法律的火種點亮更多人的青春”。
回信里藏著光的軌跡
“你的這封信讓我觸摸到了法律最溫暖的底色。”朱法官在回信中寫道。她用溫暖的話語表達了對燦燦的肯定與期許,并以“人”字拆解法治理念,道出法律人應(yīng)有的情懷與堅守。她還分享三條成長箴言,鼓勵燦燦在法治之路上堅定前行。
法治副校長,不僅是講臺上的解惑者,更是成長路上的點燈人。法治副校長們用一堂堂課、一封封信、一次次傾聽,在孩子與世界之間架起一座橋:法律或許丈量著行為的尺度,但那些被點燃的夢想、被安撫的迷茫、被握住的雙手,才真正定義了法治的溫度。
初審:林冬雪
復(fù)審:韓蕊
終審:姚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