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了,孔乙己也要脫下他的長衫了(bushi)
你有沒有露出胳膊腿兒卻被誤以為“沒洗干凈”的尷尬經歷?
別急著某書確診、某寶買藥,先來搞清楚關節黑的原因。
關節黑的原因
大方向上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原因
●皮膚結構天選設定
關節處的皮膚為了擔當起保護關節的重任,角質層往往更厚,皮膚看起來更加粗糙。
其次,關節處真皮層更薄,皮下脂肪少,毛細血管稀疏,黑色素更容易沉淀,代謝也相對更緩慢,加重暗沉。
(圖源小紅書)
●摩擦摩擦~
關節活動頻繁,長期與衣物摩擦,時不時用胳膊肘撐桌面、膝蓋跪在地上(切記膝下有黃金啊),這些反復摩擦會刺激皮膚的保護機制,角質層形成的物理屏障,變得越來越厚,代謝更加緩慢。
●光老化
關節防曬往往被我們忽視了,紫外線刺激黑色素細胞大量生產黑色素,黑色素長期沉淀,關節暴露部位更易曬黑。
病理性原因
●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是一種以患處皮膚角化過度、色素沉著,以及乳頭狀或天鵝絨樣增生為特征的皮膚病,良性型常見于肥胖、胰島素抵抗或糖尿病前期人群,好發于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褶皺部位。
(圖源網絡)
●慢性炎癥后色沉
被蚊蟲叮咬后,或者濕疹、皮炎、銀屑病等皮膚病反復發作后,皮膚留下深色印跡,這就是慢性炎癥后色沉(PIH)。
色沉的發生機制:炎癥刺激黑素細胞產生更多的黑色素,并將黑色素轉移至角質形成細胞;另外,巨噬細胞吞噬黑色素并轉移到真皮也是部分原因。
●內分泌變化
懷孕、更年期等特殊時期,體內激素水平波動大。雌激素、孕激素等變化,影響黑色素細胞活性,致使關節等部位出現色素沉著,部分人分娩或度過特殊時期后可改善。
(圖源pexels)
如何改善關節黑?
千萬別聽信網上的各種偏方,比如
?用醋泡關節:酸性物質過度剝脫角質,可能引發敏感、紅腫。
?暴力去角質:牙膏、磨砂膏、鹽搓等暴力去角質會破壞屏障,形成「越洗越黑」的惡性循環。畢竟這些色素沉淀不是污漬,不是用力搓就能洗掉的!
正確的做法是進行基礎護理,必要可行藥物治療。
?保濕修復屏障,關節皮膚干燥易加重暗沉,每日厚涂含尿素、神經酰胺的保濕霜或凡士林,減少摩擦刺激。
?做好防曬,外出時用涂抹防曬霜或物理遮擋(冰袖、長褲、遮陽傘)。
若堅持保濕防曬3個月以上,關節黑仍未得到改善,盡可能到皮膚科尋求專業醫生幫助,明確有無慢性炎癥性疾病、內分泌激素疾病等問題,針對性用藥治療。
?外用氫醌乳膏能夠有效治療炎癥后色沉,建議使用4%濃度的氫醌,每天2次,3個月后會有較好效果,如果效果欠佳,可以再使用一個療程看看。
?外用維甲酸類(維A酸、他扎羅汀等等),這些藥物有促進表皮更替的作用,能夠治療色素沉著。
?20%壬二酸能夠抑制酪氨酸酶以及通過抑制線粒體酶和DNA合成,來發揮針對異常黑素細胞的選擇性細胞毒性和抗增殖作用。
以上外用藥用法、療程大致都是相同的,每天1-2次,療程3個月起步。
同時,這些藥物有一定刺激過敏風險,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且使用前需先在前臂內側做48小時斑貼試驗。其中壬二酸相對溫和,且妊娠、哺乳期有需要均可使用。
最后小花想說,關節黑大多屬于正常生理現象,每個人都不能避免,能問出“是不是沒洗干凈?”的人,只能贊嘆他一句,真是“高情商”呢!
你還有嘗試過哪些美白偏方?踩過哪些坑?評論區聊聊,幫大家避雷!
〔參考文獻〕
[1]趙辨主編.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第2版[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04.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5年05月15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策劃團隊〕
策劃/編輯:麻辣燙 審核:李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