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環保署(EPA)局長李澤爾丁(Lee Zeldin)在社交平臺公開表示,將推動取消新車中的自動啟停功能。他直言:“這項技術獲得了EPA的批準,卻被用戶廣泛厭惡,我們應該修正這個問題。”
該言論一經發布,迅速獲得超過800萬次瀏覽,9萬多個點贊與廣泛轉發,顯然引發了社會共鳴。
所謂“自動啟停”(Auto Start-Stop)技術,旨在幫助汽車制造商滿足美國企業平均燃油經濟性(CAFE)標準。自2020年起,大多數新車標配該功能。當車輛完全停止時系統自動關閉發動機,當駕駛者松剎車或踩油門時重新點火。
理論上,這可以減少怠速時的燃油消耗,從而降低排放。但現實情況卻遠比想象復雜。
許多專家指出,頻繁啟停不僅會增加電池負擔、縮短使用壽命,還可能導致發動機磨損。在某些駕駛場景中,例如在交叉路口短暫停車等待左轉時,突如其來的熄火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來自第一線的反饋也印證了這一點。一位汽車銷售人員坦言:“我接觸的絕大多數購車者,都不喜歡自動啟停。每月行駛900英里,它可能只節省不到一杯咖啡的錢,卻帶來了長期的不便。”
環保技術應當以提升用戶體驗為前提,而非僅以數字美觀為目標。環保與實用并非天然對立,政策制定者應在二者之間找到更科學的平衡點。
目前尚不清楚澤爾丁將采取何種立法或行政措施來推動取消自動啟停功能,但這一動向已引發產業廣泛關注。如果EPA重新審視其在節能標準中的定位,未來汽車設計與制造標準或將迎來一輪重要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