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人以為房地產的寒冬會凍死一批裸泳者時,深鐵集團又一次用真金白銀給市場投下震撼彈:33億股東借款到賬,利率低至2.34%,質押率高達70%。這已經是2025年開年以來,深鐵向萬科提供的第三筆輸血,累計金額突破百億。一家地方國企,為何寧可頂著利潤下滑的壓力也要死保這家民營房企?這背后早已超越商業邏輯,而是一場關乎信心、穩定與國運的生死博弈。
深鐵集團對萬科的每一次出手,都在重塑一個殘酷現實:房地產行業早已不是單純的市場游戲。作為年銷售額曾破萬億的行業標桿,萬科背后綁定了數十萬套未交付房產、上千家上下游供應商、萬億級別的金融信貸鏈條。一旦其倒下,引發的連鎖反應足以讓整個經濟系統震顫。深鐵以低于市場76個基點的利率輸血,表面是股東扶持,實則是用國資信用為市場托底,這不是施舍,而是防止多米諾骨牌倒塌的不得已之舉。
資本市場最怕的不是虧損,而是預期崩塌,當萬科2024年巨虧450億的消息傳出時,債券市場對其償債能力的質疑達到頂點,深鐵此時連續輸血,本質是一場針對資本信心的精準狙擊:用國資背書打破“房企必死”的悲觀敘事,用真金白銀證明“大而不能倒”的潛規則依然有效,33億借款看似杯水車薪,但其釋放的信號足以讓債權人暫緩擠兌,為萬科爭取喘息時間,這恰是深鐵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戰略級陽謀。
救活萬科的最大意義,在于給全行業保留一顆火種,當90%房企深陷債務泥潭時,萬科若能通過國資輸血、資產處置、債務重組走出困境,將成為房企轉型的教科書案例。深鐵不惜以70%超高質押率提供借款,正是看中其存量資產質量與運營能力的稀缺性:萬科的商業物業、物流地產、長租公寓等多元板塊,仍是未來房地產軟著陸的核心資產,保住這個標桿,就是給行業保留翻盤的希望。
深鐵集團2023年凈利潤僅7.89億,卻敢向萬科豪擲百億,絕非單純“講義氣”,作為深圳國資委全資控股企業,深鐵與萬科在地產開發、城市更新、TOD模式等領域早已形成利益共同體]。萬科在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紅樹灣等項目上的權益轉讓,本質是國資通過資產置換實現風險隔離。救萬科不僅是救企業,更是救地方財政收入、救土地出讓金、救國資主導的城市化進程。
深鐵集團的33億,早已超出商業救助的范疇,這是一場用資本對抗時間、用輸血換取轉型空間的豪賭,當市場還在爭論“救不救”時,深鐵用行動給出答案:不是萬科不能死,而是房地產經不起又一個巨頭的轟然倒塌,這場救援的背后,是國資對系統性風險的敬畏,對經濟底線的死守,更是對“市場失靈時,誰來做最后兜底人”的終極拷問,救萬科,救的何止是一家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