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座山與攝影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淄博潭溪山給出了答案——近一個月內,潭溪山相繼與山東省攝影家協會進行戰略合作續簽,并與濟南、青島、淄博、濰坊、東營、濱州六大核心客源地市攝影家協會簽約,同時推出面向全國的攝影大賽——“云端奇觀·詩畫潭溪山”攝影和短視頻大賽。這一系列密集動作,標志著潭溪山正以“攝影+”戰略升級文旅產業格局,開啟從區域景區到全國性文化IP的躍升之路。
簽約潮背后的戰略布局 構建攝影資源“強磁場”
潭溪山已連續十余年與山東省攝影家協會開展合作,創作基地累計接待攝影愛好者超3萬人次,成為展現齊魯山水之美的重要藝術窗口。此次續約與簽約并非簡單的資源疊加,而是潭溪山深耕攝影文旅生態的系統性布局。
與山東省攝影家協會的續約,意味著潭溪山將繼續作為全省攝影創作的核心基地,獲得專業賽事、名家采風、作品展陳等資源傾斜。與省內六大核心客源地市攝影家協會簽約,覆蓋了山東攝影人群的“主力陣營”。通過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將實現創作資源共享、線路共建、人才共育,形成“一山聯動六城”的輻射效應。全國攝影大賽的啟動,更將潭溪山的賽道從區域擴展到全國。通過設置豐厚酒旅套餐大獎、創新賽制,吸引全國攝影人參與創作競賽,持續制造話題熱度。
攝影如何賦能文旅 從“流量入口”到“價值轉化”
攝影家協會的介入,推動潭溪山從單純的自然景觀展示轉向“地質奇觀+人文底蘊”的復合型表達。
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文聯副主席、濟南市攝影家協會主席張泉剛在今年4月2日“鄉村好時節·游購鄉村”濟南市攝影家協會潭溪山攝影創作基地揭牌儀式中強調,合作是“藝術賦能文旅的創新實踐”,旨在用鏡頭語言講好山東生態旅游故事。攝影家們通過四季采風、主題展覽等活動,將潭溪山高空玻璃橋、齊長城清川上野奢探險度假營等標志性景觀轉化為具有傳播力的視覺符號。這種藝術化表達不僅提升了景區的知名度,更使其成為展示“好客山東”品牌的重要窗口。
本次活動,潭溪山通過與山東省攝影家協會續約,與濟南、青島、淄博、濰坊、東營、濱州六大核心客源地市攝影家協會簽約,進一步擴大了潭溪山的知名度,強化了“生態文化度假”品牌認知。同時,攝影發燒友平均3-5天采風周期的深度停留,直接拉動景區二次消費——從地標性體驗項目到野奢酒店的訂單激增,形成完整產業鏈閉環。
潭溪山用鏡頭叩開文旅融合的新大門,這是一次藝術賦能文旅的“多贏”實踐。這場以影像為支點的戰略布局,不僅為景區注入持續增長動能,更在重新定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用藝術的尺度丈量生態價值,讓每一幀風景都成為可傳播、可運營、可增值的文化資產。
正如省攝協所言,“攝影+”這一創新實踐正在打造“以影為媒,以藝興旅”的典范,為山東乃至全國文旅融合開辟了新賽道。未來,潭溪山或將成為更多藝術門類與旅游產業碰撞的試驗田,持續釋放“1+1>2”的協同效應。
感謝攝影師:山東省攝影家協會 張世睿、路川、潘紹清、崔新程、李沅昊
通訊員 崔新程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