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走進羅山縣東鋪鎮康店村,一幅和美鄉村的生動圖景正徐徐展開:整齊的共享菜園里蔬果飄香,古樸的共享食堂飄出陣陣飯香,庭院內藤蔓攀爬、花果交織,田邊路旁的閑置土地變身微型產業園……
近年來,康店村以“庭院經濟+共享模式”為切入點,以“四園共建”為藍圖,創新“三邊一院”經濟發展路徑,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康店村的和美鄉村建設,從“方寸之地”破題。過去,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多用于堆放雜物,資源閑置現象普遍。2024年以來,村兩委以“庭院革命”為抓手,引導農戶將庭院改造成“微菜園”“微果園”,并引入“共享食堂”“共享菜園”理念。共享食堂食材來自村民自家種植的蔬菜和散養禽蛋,既解決了留守老人、獨居群體的就餐難題,又為農戶開辟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在這里吃飯放心又實惠,還能和鄉親們聊家常,比一個人在家熱鬧多了!”75歲的村民陳大爺笑著說。
康店村以“生態田園,和美家園,鄉村產業園,農業大公園”四園共建為總體框架,推動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通過整合連片農田,種植油菜、小麥等觀賞性作物,打造四季交替的田園景觀帶。利用田邊、路旁的零散土地,建設小型加工廠,延伸產業鏈條。村里的農副產品通過網紅達人的直播間銷往全國。村民們自發在房前屋后種植月季、葡萄等植物,形成“一院一景”的特色風貌。同時按照“三邊一院”(田邊、路邊、溝邊+庭院)經濟模式,將閑置資源轉化為“綠色資產”。田邊搭建果蔬大棚,路邊發展休閑步道和網紅打卡點,溝邊種植經濟林木,庭院發展民宿、手工藝等業態,大大盤活了鄉村資源。
康店村的生動實踐,是羅山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縮影。近年來,羅山縣堅持以“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五星支部”創建為抓手,在全縣范圍內推廣“庭院經濟+共享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特”的發展格局,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羅山大地徐徐展開。未來,羅山縣將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整合資源要素,持續推廣“共享+庭院”理念,讓更多村莊煥發新生機。(通訊員 高歌 羅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