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開始,尼日爾的軍政府,對中國在尼投資企業就展開了一系列的“敲詐勒索”。不但要求中國籍的企業高管離境,而且還查封了一家企業的賬戶。
與此同時,在尼亞美的一家中資酒店的營業執照也被吊銷。尼日爾出現的這種變動,從本質上來說是2023年軍事政變后的一種延續。
而對我國的投資者來說,在外國投資,尤其是非洲地區投資,由于地緣政治風險因素,各種不確定性持續存在。
未來的局勢會向著哪方面發展?尼日爾會因為今天的舉動而付出代價嗎?中國的投資者接下來又該怎么去規避風險呢?
政變之后的風險之地
還在2011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就已經在尼日爾投資開發油田,并且建設一座煉油廠了,而這座煉油廠,也是現在被尼日爾軍政府查封賬戶的煉油廠。
按照早年的規劃,新的石油項目可以使尼日爾的原油產量比原來提高10倍,原油輸出管道也在建設之中。
從2011年到2023年,尼日爾的政治局是平靜的。但是到2023年8月,尼日卻發生了軍事政變。從那以后,這個西非國家就陷入了混亂和不穩定的狀態。
政變剛發生以后,西非一些國家,包括法國在內,試圖通過斡旋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最終失敗。
因此,從2023年開始,非洲一些國家針對政變上臺的尼日爾軍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甚至還提出過不排除軍事干預的可能。
外部施加的壓力客觀上導致尼日爾的整體發展出現停滯。這個非洲國家的綜合實力原本就很羸弱,國外的制裁對政府來說,實際上遏制了他們絕大多數的財政來源。
何況,這還是一個政變上臺的軍政府,對于治理國家,他們沒有任何的經驗。整個尼日爾從2023年開始至今,實際上一直處在經濟停滯不前的狀況之下。
說的簡單粗暴一點,對那幾個靠政變上臺的軍頭來說,他們急切的想搞錢,可問題是整個國家刮不出任何油水。
如此一來,軍政府自然而然就盯上了那些外國的投資者。他們很清楚,這些外商手里有錢,而且還是現錢,哪怕是把他們的企業奪過來,也能換錢。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看,我國在尼日爾的所有投資者,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私人投資者,從2023年開始就已經暴露在了絕對的風險之中。
軍政府一直在勒索
軍事政變后,尼日爾的軍政府就陷入了債務危機的泥淖。沒錢,這些軍頭就開始四處搞錢。
尼日爾地下的石油就成了最好的換錢利器。我國的企業十多年來就一直在該國投資運營石油產業,所以軍政府找上企業借錢是自然而然的。
說好聽一點是借錢,說的直接一點,其實就是勒索。去年初,尼日爾的軍政府和中石油簽署了一項貸款協議,根據協議,他們獲得了一筆4億美元的預付款。
整個國家乃至政府的運作都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困境,所以從一開始就不要指望他們會還錢,實際上他們非但不還錢,還想從中國企業這里繼續勒索。
這個矛盾從去年延續到現在,就軍政府眼下采取的激進措施可以看出來,他們的政府恐怕已經油盡燈枯,沒有任何可以支持運作的資金了。
針對眼下這種局面,國內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有人覺得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我國的企業根本就不應該在尼日爾這樣的國家投資,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自作自受。
也有人在咒罵尼日爾軍政府蠻干,甚至希望能夠出現“現世報”的場面,讓尼日爾現在就付出代價。實際上,詛咒如果管用的話,那這個世界上就不會出現邪惡和自私了。
所以,不管是埋怨中國的投資者,還是詛咒尼日爾的軍政府,這兩種態度都不客觀。
在尼日爾投資已持續20多年
我國的企業在尼日爾投資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階段,2011年石油開始產出的時候,實際上此前就已經在該國投資建設有十幾年的時間了。
本世紀初期以及此前多年,主要是西方的企業在尼日爾進行石油勘探,但是由于勘探的成本太過于高昂,西方企業覺得這里不賺錢,最終在2003年放棄了在該國的投資。
從那以后,我國的石油企業接手了這一地區的石油勘測活動。接下來十幾年的時間,一邊進行石油勘測,一邊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個過程相當漫長。
直到2011年,前期的勘測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才有所成效,當地的阿加德姆油田開始正式投產。這座油田探明的儲量在3.2億桶左右,隨著產量的持續提升,尼日爾也從原來的石油進口國變成了出口國。
除了油田的開采,我國的企業在原油輸出管道項目以及煉油廠項目上,也都進行了大量的投資,20多年的時間里,累計的投資額在46億美元左右。
毫不客氣的說,我國的企業在尼日爾投資建設多年,可謂家大業大,石油大規模出口以后,光是這一產業就占到了尼日爾年GDP的10%。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的企業都不會將產業隨隨便便的拋棄,哪怕是出現政變這樣劇烈動蕩的情況,企業想的依舊是如何堅持下來。
有人還是會說,一開始就不應該在這樣的國家里投資,外資出海的時候難道就不能選一些整體形勢好點的國家嗎?
誰都希望去穩定的國家投資,但實際的情況,大國的外出投資,整體的競爭力度相當大。
競爭和時代的局限
我國不是列強國家,近代社會以來,我們沒有參與西方國家的任何殖民活動。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們發展起來以后,尤其是準備出海投資的時候,舉目四望,才發現世界上那些好一點的投資之地都被西方國家牢牢的把控著。
舉例來說,就像鉆石產業,非洲地區是世界上天然鉆石出產量最高的地區。尤其是南非,天然鉆石占據市場的絕大部分。
而南非的鉆石礦產,都被西方國家的企業牢牢壟斷把控。原因也很簡單,南非過去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數百年來,西方的政府乃至企業在這個國家一直深耕。
類似的情況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都是如此。說的直白一點,不管是哪種產業,已經產生經濟效益的地區,都早早地被西方國家的投資者占據了。
我國是后起之秀,企業要到海外投資,要么是和西方的企業進行激烈的競爭,要么就是去還沒有被西方國家涉足的地區進行投資開發。
相對來說,西方企業至今還沒有涉足的地區都是風險比較高的區域,但是我們的企業要走出去,我們要發展,就必須得到這些空白區域進行開發建設。
這就是我們在客觀上必須要面臨的局限性。最關鍵的是,現在的時代已經不是19世紀弱肉強食的時代了,所有的海外投資活動都要遵守各種國際法規。
在這種局面下,我們沒辦法像殖民時代那樣可以放開手腳去干。想象一下,如果現在是19世紀,尼日爾的軍政府,敢對英法這些列強國家的投資者如此敲詐勒索嗎?
很顯然,他們非但不敢,而且整個尼日爾早就是列強直接統治下的殖民地了,堅船利炮直接抵在腦門上,哪里還容得上軍政府隨意蹦噠?
說到底,是整個地球的時代變了,我國現在要最大程度的投射自身的影響力,就必須得借助現在國際社會的法規法則才行。
如此一來,還是有很多國人會心有不甘,難道就坐視尼日爾軍政府肆意胡來而不能做些什么嗎?于是,各種各樣詛咒尼日爾軍政府出事的聲音就出現了。
詛咒不管用,現世報大概率不會出現,真正會出現的,是尼日爾軍政府到最后山窮水盡。
尼日爾接下來的可能趨勢
網上有一種聲音說,尼日爾國內的石油價格已經在飆升了,不管這種情況是否屬實,都不會對該國構成實質性影響。
因為整個國家太窮,他們的石油產業并不是以本國消費為主,而是以出口為主,價格即便變成天價,對大多數的人的生活來說也構不成實質性影響。
石油產業能夠對尼日爾造成影響的只有出口受阻。未來如果該國的石油產品不能大規模賣出去,軍政府的財政困境將會雪上加霜。
如此一來,該國的政治動蕩局勢才會加劇,有可能的話,現在的軍政府也會被另外的勢力趕下臺。
此外,軍政府采用敲詐勒索的方式對待外國投資者,這會直接導致該國投資規模的下降。也因此,接下來該國出現劇烈的震蕩,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顯現出來。
換句話說,軍政府現在還能勉強支撐,但長期的結局是不樂觀的,他們唯一的下場就是被其他政治勢力取而代之。
有人可能會說,中國如果離場,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可能會接手。理論上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在實際層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正在逐步走向孤立主義。
再加上尼日爾原本就沒有什么產業,軍政府想要取得西方國家支持,他們根本沒有可以和西方做交易的籌碼。
也就是說,整個尼日爾就會這樣緩慢的爛下去,沒有發展,沒有未來。
結語
對我國的投資者來說,接下來是否會出現大規模的受損情況,那得看政府和尼日爾方面的具體交涉是怎么樣的。由于事情才剛發生,還沒有相關的處理信息。
還有一點必須要認識的,隨著海外投資的項目越來越多,類似的情況也會更多的出現,怎么去解決處理,怎么保證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這可是一項需長期對待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