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聚焦鄂城發展,關注民生實事,觀察社會熱點,發出理性之聲,共建美好家園。鄂城融媒從今天起推出“吳都觀語”時評專欄,以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為切入口,以客觀公正態度理性思考,傳播正能量,更加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奏響“我愛我家,共建家園”的時代樂章,為鄂城聚力攻堅突破、沖刺全國百強、服務支點建設提神鼓勁,升騰正氣充盈、干事創業、迎難而上、富民強區的發展氣場。今天推出第一期。
家是什么?家是“根”和“魂”,有家便是歸處,有家就有寄托。鄂城,“武昌魚故里”“古銅鏡之鄉”等美名享譽海內外,這座承載著三千年歷史文明的古城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無論我們行走多遠、身在何處,血液里流淌的基因,耳畔處回響的鄉音,記憶中彌漫的煙火,都是我們共有的鄉愁印記。
回望來時路,祖祖輩輩揮鋤耕耘的土地上已成車水馬龍,父老鄉親埋頭開墾的灘涂已變高樓大廈,一代代鄂城人用勤勞實干的雙手,在時光卷軸上寫下“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傳奇。看清腳下路,鄂城還面臨諸多現實問題和困難挑戰,教育滿意率、交付安置房、打通斷頭路、盤活爛尾樓、守護校園餐安全等等,這些事兒既是老百姓熱切期盼的“揪心事”,又是黨委政府念茲在茲的“心上事”,必須不斷用心用情用力攻堅解決好。
征途漫漫,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角色和狀態面對和解決這些急難愁盼問題,走好前行的路呢?鄂城是我家,建設靠大家,我們當以建設者的姿態挺膺擔當。接過先輩的接力棒,建設鄂城不僅是驚天動地的機器轟鳴、塔吊林立、城市更新、鄉村振興,還有那一幕幕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暖心場景:是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一鍵直達”,是拆遷戶拿到安置房鑰匙的喜悅之情,是打通斷頭路后的便捷出行,是夜晚南浦路、吳都喬街人頭攢動的煙火氣,是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的樸實笑臉,是小巷里俯身掃垢、小區里清潔樓道、綠化帶里垃圾隨手撿的你我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美好鄂城,就得一點一滴做、一步一個腳印干。這其中,人人都是參與者、奉獻者,沒有指手畫腳的旁觀者,也沒有品頭論足的局外人。
一個真正熱愛家鄉的人,不僅會去建設家鄉、發展家鄉,無論何時何地,還會以一顆靜水流深的赤子之心來禮贊家鄉、呵護家鄉。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我們既是城市故事的講述者,更是文明底色的守護人。今年2月27日,鳳凰街道一段三位熱心市民勇救落水祖孫的視頻刷屏網絡,讓全網看見鄂城血脈里的小城大愛。少一點線上線下的埋怨指責、多一些將心比心的包容理解,少一點置身事外的冷言冷語、多一些躬身入局的建言獻策,少一點帶偏節奏的刻薄質疑、多一些風雨同舟的鼓勁加油,人人都起而行之,主動為家鄉代言,推介我們的城市,點贊我們的家鄉,講好我們的鄉愁故事,共建我們的家園,我們這座城市就一定會充滿陽光的正能量,一定會越來越有魅力,也一定會越來越有面對當下與未來的自信。
母親,一個偉大的詞匯,她總是閃耀著愛的光芒,母親在,家就在。鄂城猶如我們共同的母親,用她寬厚溫暖無私的懷抱,關愛著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俗話說,兒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貧。不要只問母親為我們做了什么,更要問我們為母親做了什么。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鄂城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來源 :鄂城融媒
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