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微微笑了
01.
一個中年男人在菜市場揮刀砍向無辜孩子。
某小區(qū)住戶因家庭矛盾毒殺全家……
這些惡性事件發(fā)生時,人們總說"這人肯定有精神病",或者因為貧窮走上了絕路。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李玫瑾教授通過分析十年間媒體曝光的濫殺案件,發(fā)現(xiàn)此類罪犯有四項共性:
1.多為40歲左右中年人;
2.多數(shù)無前科且作案突然;
3.犯罪動機多源于情感破裂、職業(yè)受挫等現(xiàn)實打擊;
4.傾向以極端暴力手段攻擊無辜群體。
這些人明明沒有前科,卻為何在40歲就走不下去?
在李玫瑾看來,那些到40歲了,動輒殺全家、砍孩子、在路上發(fā)狂的人,犯罪已經(jīng)不僅僅是為錢和性的問題。
而是由此衍生出的挫折感、自卑感、失控感等,還有對已經(jīng)到手的一切又丟掉、失去的絕望感。
對此,李玫瑾在《心理撫養(yǎng)》直言:
“真正將這些人推向深淵的,往往是他們早年在家庭中所接受的不當養(yǎng)育。”
這些極端行為的根源,往往藏在當事人3歲時的飯桌上,7歲時的玩具堆里。
在這些案例中,無論家庭貧富,父母對孩子,尤其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常常寵愛有加,不舍得讓他們受一點委屈。長此以往,這些孩子養(yǎng)成了任性、自戀、自私、蠻橫、弱能等性格缺陷。
孩子年輕的時候,盡管能力弱、脾氣大、說不得,但他們還有父母幫扶著,還能勉強糊弄過下去。
畢業(yè)后,在社會生存中就明顯處于劣勢、脆弱不堪:
工作中吃不了苦,受批評易暴怒,自我為中心難合作,頻繁失業(yè);
擇偶時高估自我、虛榮膨脹,常被騙或遭嘲。
即便僥幸結(jié)婚,一旦暴露喜神懶惰無能、暴躁嗜賭等劣性,婚姻很可能就容易破裂。
經(jīng)濟上靠父母接濟或撐十年,待雙親退休、自身中年后失去依靠,生活崩塌時,他們往往怨天尤人,最終一無所有便易走極端。
我曾見過一位38歲程序員,因被裁員當天捅傷上司。
翻開他的成長檔案,你會發(fā)現(xiàn):
他從小被奶奶追著喂飯到小學畢業(yè),大學掛科父母花錢擺平,婚后靠啃老維持體面生活。當父母退休金停發(fā),這個不會煮泡面的"巨嬰"徹底崩潰。
說白了,這些案件不是偶發(fā)悲劇,而是性格缺陷的必然爆破。
性格不僅決定個人的人際關(guān)系,決定個人的社會影響范圍,最重要的是還會決定人的命運,影響人的一生。
02.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問:
那該怎么辦?
怎么能避免養(yǎng)出一個性格缺陷的孩子?
怎樣才能防止出現(xiàn)40歲一事無成、走投無路的危機?
想要養(yǎng)育好孩子,最好還是在其年幼時給予良好的心理撫養(yǎng),讓他成為一個懂感恩、有邊界、有格局、對社會和家庭的有用之才。
不然,小時候過分寵溺,只會把孩子養(yǎng)得驕橫、無恥,到他成年尤其在中年之后,再想把他改變過來比登天還難。
一般來說,這些40歲走投無路的人,童年往往經(jīng)歷著"三重溺愛煉獄":
第一,替代型養(yǎng)育:8歲不會系鞋帶,12歲要喂飯,18歲不會買火車票。就像某明星之子,留學期間把臟衣服空運回國清洗。
第二,虛假夸贊型:"寶寶真聰明"替代具體鼓勵,培養(yǎng)出眼高手低的"自戀狂"。某相親角35歲海歸,面試時要求"月薪5萬配司機",只因父母常說"我兒子天生當總裁的料"。
第三,情緒圈養(yǎng)型:孩子耍賴就妥協(xié),造就"情緒恐怖分子"。某商場里4歲男孩為買玩具當眾扇母親耳光,20年后他因家暴妻子而被曝光。
對此,李玫瑾建議:
“我在研究這類犯罪人的心理問題時,最讓我有緊迫感的是,告訴所有家有男孩的家庭和父母:
對男孩一定要苦著養(yǎng),絕不能讓他們在早年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因為他們成年后要承擔養(yǎng)家的重任。”
當然,不幸養(yǎng)成性格缺陷的孩子,可從以下三點進行"性格矯正":
1.情緒滅火法:當孩子撒潑打滾,保持"平靜凝視"比吼叫更管用;
2.能力拆解術(shù):把"整理房間"分解為疊被子、收玩具等10個步驟;
3.挫折模擬艙:定期設(shè)置"合理困境",比如獨自去超市采購。
性格缺陷不是命運判決書,而是錯誤養(yǎng)育的病理報告。
李玫瑾指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高度重視對子女的心理撫養(yǎng),從情感、言語、自信、社會性、觀念、性格、自控力、意志、注意力等多個要素入手,培養(yǎng)兒童健康心理。
看過李玫瑾《心理撫養(yǎng)》一書,你就會明白:
“心理撫養(yǎng)比物質(zhì)撫養(yǎng)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
“人的胃口是喂出來的,脾氣是帶出來的,觀念是嘮叨出來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無恥是百般遷就寵溺出來的……”
《心理撫養(yǎng)》這本書,猶如一盞明燈,為家長們照亮了科學育兒的道路。
書中通過幾十個真實案例讓你看透:
孩子3歲時的任性,如何演變成30歲時的兇殘;那些被寵壞的微笑,怎樣化作中年時的屠刀。
書中更給出從哺乳期到青春期的完整養(yǎng)育地圖,告訴你如何在每個關(guān)鍵路口避開性格陷阱。
每個明智的家長都該在孩子的性格賬戶里存夠"抗壓儲備金",因為人生最大的風險,不是貧窮,而是養(yǎng)出個經(jīng)不起風雨的"瓷娃娃"。
愿《心理撫養(yǎng)》成為你和孩子生命中的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