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田村是棠下鎮中部的一條小村落,
面積小、人口少,
集體經濟底子薄弱,
如何找準突破口推動鄉村振興?
挖掘生態資源、發展農文旅產業,做大水產養殖,培育鄉村土特產,盤活建設用地、興建現代化園區……自2023年7月從區自然資源局選派至棠下鎮弓田村,馮匯琪堅持扎根基層,帶領村黨支部,壯大集體經濟,推動富民興村。這兩年,弓田村集體經濟連年增收,突破250多萬元。
馮匯琪(左一)與村民們一起春耕播種
1
強村富民“帶頭人”
挖掘生態資源,推動產業振興
走進弓田村,仰望天空,總能看到數只白鷺在枝頭盤旋。弓田村坐落在大嶺山腳下,山丘密林、河流田澗環繞,吸引了不少白鷺前來棲息筑巢。每逢傍晚時分,夕陽余暉映照在連片魚塘,白鷺從四面八方飛來,展現出一幅“百鳥歸巢”的景象。
圍繞“百鳥歸巢”生態景觀,馮匯琪著手發展鄉村特色文旅產業,完善配套設施,引入多元業態,吸引更多市民進村游玩。
弓田村“百鳥歸巢”景象
“珍珠雞是弓田村的特產,它們肉質細嫩、口感鮮美,因羽間密綴淺色圓點狀似珍珠,故名珍珠雞。珍珠鳥蛋是珍珠雞下的食用蛋,營養價值豐富。”去年底,在“助力百千萬 網推家鄉美”蓬江專場直播活動中,馮匯琪帶著棠下鎮“土特產”上陣推介。
這些年,對珍珠鳥蛋等農產品,弓田村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企業”發展模式,推動合作社、農戶與邑幫扶·江門市消費幫扶館對接合作,簽訂農副產品供銷協議,打開市場帶動增收。
馮匯琪走進養殖場帶貨珍珠鳥蛋
“村里農用地比較多,有近2000畝林地、700畝魚塘,但卻缺少建設用地,難以吸引企業進村投資。”除了發展農文旅產業,馮匯琪還把功夫下在盤活土地資源上:深入走訪調研,逐塊梳理分析,加強與所在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對接聯動,成功爭取7畝多的鄉村振興專項用地指標。
近段時間,馮匯琪正忙著招商引資。“村里計劃逐步建設一個集商業配套、電商物流、轉運分撥于一體的智慧物流園區。”她表示。
弓田村連片養殖魚塘
2
村民群眾“貼心人”
爭取各方支持,辦好為民實事
水產養殖、魚塘承包是弓田村集體經濟的主要來源。過去,村里養殖尾水多是直接排放,殘余的魚餌、糞便等影響周邊土壤水質環境,也容易引起魚蝦患病。馮匯琪對接農業農村和水利部門,推動弓田村納入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村,啟動實施尾水治理項目,對500多畝魚塘進行標準化改造,既提升養殖生態效益,也提高魚塘租金收入。
馮匯琪還引導養殖戶改良技術、拓寬銷路,做大做強水產養殖業。如今,弓田村近700畝魚塘主要養殖桂花、黃骨、鰻魚、泥秋等水產,銷往廣佛深莞等大灣區地市,過去一年產量超175噸。
養殖戶撒網捕魚迎豐收
持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在山邊水邊、路旁宅旁植樹添綠,發動鄉賢、企業參與綠化和養護,兩年來累計新種苗木1000多棵;爭取鄉村振興專項資金,推動大嶺村民小組道路硬底化,建成一條長200米、寬3.5米的新路,方便村民們出行;聚焦汛期雨季易澇的問題,利用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對排洪渠進行疏通和加固,推動新電排站投入運行……駐村以來,馮匯琪積極爭取各方支持,用心解決村民急難愁盼。
村道硬底化改造
弓田村是“房地一體”農村宅基地登記發證的試點村,近年來,馮匯琪與村干部攜手,逐家逐戶發動村民,配合職能部門做好政策講解、測繪登記、證明提交、審核確認等工作。
“宅基地是村民生活居住的地方,大家拿到了換發的不動產登記證,集體資產產權明晰了起來,住得更加放心。” 她表示。對于需要修建改造房屋的村民,馮匯琪還主動上門講解政策和流程,先后幫助6戶家庭申請辦理宅基地審批手續,解決大家的住房難題。
馮匯琪入戶走訪村民
第一書記助力“百千萬工程”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棠下鎮黨建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