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近日,浙江大學文學院數字人文研究中心向媒體與社會公眾代表,展示了數字人文研究發展的最新成果。
該中心主任徐永明教授在云四庫數據地圖中,輸入“李白”,系統便將李白從公元701年出生至762年去世的動態軌道圖,包括他在不同時間節點的社會活動情況等展示出來。比如,點進公元723年顯示:李白23歲,在四川江油匡山讀書,同年二月,他的朋友張說兼中書令。
云四庫數據地圖中李白行跡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攝
在該中心的智慧古籍平臺,徐永明又輸入“明代戲曲家湯顯祖”。我們在人物世系圖中,可以看到湯顯祖的世系情況,需要詳細了解一個人,可以點擊進去看專屬頁面;社會關系圖是湯顯祖的朋友圈、人物社會關系以及與湯顯祖的交集等。
人工智能(AI)時代,徐永明與團隊致力于古籍智能化、學術地圖可視化和AI驅動的文史問答系統開發,通過文史大數據實驗室和學術地圖發布平臺、智慧古籍平臺、云四庫智能問答,將傳統人文學術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實現從學術研究到產業應用的跨越,為社會服務和政府決策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傳統文化如何創新傳承?浙江大學強大的交叉學科背景為徐永明團隊提供了支持。浙江大學文學院的人文底蘊、計算機學院的技術實力、地科院的GIS(地理信息系統)專長形成互補,使徐永明團隊能夠高效整合OCR(光學字符識別)、知識圖譜、大語言模型等前沿技術,通過科技賦能,推動古籍資源上線,激活古籍文獻智慧,讓古籍知識變得觸手可及。
“學術地圖發布平臺讓靜態數據動態化,智慧古籍平臺讓古籍可讀、可查、可交互,云四庫智能問答讓AI真正理解傳統文化。”徐永明說,浙江大學“人文+大數據”的交叉研究,讓技術賦能文化,讓學術走近社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人文標桿。
智慧古籍平臺湯顯祖的社會關系圖。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攝
徐永明教授展示數字人文研究發展的最新成果。浙江大學供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