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應港,古代瓊州港口,坐落于海南省海口市東北部沿海,處于南渡江出海口的關鍵位置,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之一。盡管它不像海絲沿線眾多古港口那般聲名遠揚,但在歷史長河中,也曾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留下過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記。
颶風開港,向海而生
南宋地理總志《輿地紀勝》有載,神應港,舊名瓊州白沙津,彼時已是外國商船聚集的繁忙海港。起初因港口海岸蜿蜒曲折,大型船只難以正常通航,若冒險停泊于海上,又時刻遭受狂風巨浪的威脅。
南宋 · 王象之 · 《輿地紀勝》卷百二十四
瓊州管帥王光祖懷揣著壯志雄心,決意開辟一條平直的港口,為商旅往來鋪就通航海路。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港口終于艱難開鑿完成。可世事難料,沒過多久,南渡江沖積的沙土又再次填滿了整個出海口。
南宋 · 王象之 · 《輿地紀勝》卷百二十四
一天,平靜的海面驟然風云突變,一場兇猛的颶風呼嘯而來。出人意料的是,這場颶風竟如神來之筆,將出海口航道上的沙土淤泥一掃而空,一條天然的良港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其筆直通暢的程度遠超人工開鑿。當時的人們深信,這定是神靈庇佑的結果,于是滿懷感恩地將其命名為神應港。史料記載,這是發生在南宋淳熙戊申年間(1188 年)的事。
明 · 唐胄 · 正德《瓊臺志》卷五
明初,詩人王惠在其詩作《神應港》中,描繪了神應港開港后的瑰麗畫卷。開篇,他以細膩筆觸描繪到“港窄波還漫,潮平岸始低”,寥寥數語,便將神應港狹窄卻浪潮翻涌、潮水平靜時岸線低垂的景象生動勾勒出來。接著,詩句一轉,“宋將威何赫,王師力并齊”,把人拉回歷史畫面,仿佛能看到王管帥與瓊州百姓齊心協力開辟港口的宏大場景。最后,王惠感慨“別港開如塹,征帆徑若溪”,展現了颶風過后,海港豁然開朗,商船暢行無阻的畫面。
明 · 吳學儼 · 《地圖綜要》海防二十七
最后,詩人也不忘提及“不獨便舟旅,更兼喜旄倪”,描述神應港開港后給瓊州百姓帶來便利,上至白發蒼蒼的老者,下至天真爛漫的孩童,無不為之歡欣鼓。整個瓊州大地,都因這座港口的出現,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之中。
明 · 胡文煥 · 《新刻皇輿要覽》
神應港開港后,原本淺狹的港灣,徹底改變了以往的景象。只見港灣內桅桿林立,一艘艘外國商船鱗次櫛比地停靠于此。結合歷史史實深入探究,便會發現,這一切得益于兩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蓬勃發展以及海外貿易的空前興盛。
明 · 李賢等 · 《大明一統志》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情況是,神應港由于處于南渡江出海口的特殊地理位置,長期遭受淤泥堵塞的困擾。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淤泥不斷堆積,嚴重影響了港口的正常運作。而且,在南渡江下游區域,周邊市縣的港口分布著眾多港口,神應港并非獨一無二的存在。以澄邁縣為例,其境內坐擁東水港(今老城港)、石石矍港(今馬村港)兩座天然良港。它們水深港闊,避風條件良好,從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神應港在區域港口體系中的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
清 · 張廷玉等 · 《明史》
海南歷史文化學者何以端經考證指出,長久以來,瓊山區域內包括海口、秀英在內的諸多港口,通航狀況極不穩定,大多數時候水域條件差強人意。這般種種局限性,如同無形的枷鎖,嚴重束縛了神應港的發展腳步,阻礙其發展成長為海上絲綢之路上舉足輕重的重要港口。這對于瓊州百姓而言,著實是一大憾事。
英勇抗敵,浩氣長存
歷史上,神應港這片海域,還銘刻著一段英勇無畏,可歌可泣的歷史記憶。史料記載,南宋末年,瓊管安撫使趙與珞等人率領瓊州軍民在白沙口頑強抵抗元兵。然而,由于援兵遲遲未到,雙方力量懸殊,趙與珞等人不幸兵敗被擒。即便身處絕境,趙與珞等人依然秉持著堅定的信念,面對元軍的威逼利誘,威武不屈,展現出了令人動容的氣節,最終慷慨赴死,壯烈犧牲。
清 · 潘廷侯等 · 康熙《瓊山縣志》卷之九 · 郡志古跡
盡管這段歷史以悲劇落幕,可趙與珞的英勇事跡卻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種,在瓊州百姓心間代代相傳。數百年后的明朝中葉,戶部左侍郎、瓊山名賢唐胄,懷著對先輩英烈的無限敬仰與追思,鄭重向朝廷上書,懇請為趙與珞追謚并立祠,以此慰藉忠魂,成為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
史海沉鉤,踏古尋跡
歲月橫流,滄海桑田,神應港究竟地處何方?這個問題,長久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勾起了無數人的好奇心。有人斬釘截鐵,認定神應港就是海口港,就坐落在海口所城的北面;也有人深信,如今海口白沙門公園所在地,正是神應港的遺址。甚至,不少人將海口港、神應港混為一談,認為它們本就是同一處地方。
明 · 唐胄 · 正德《瓊臺志》瓊山縣境圖
想要解開這樁歷史謎題,還得從浩如煙海的史料里抽絲剝繭,尋找線索。明正德《瓊臺志》對此的記載是:海口港,在縣北十里海口都;神應港,舊名白沙津,在縣北十里渲州都。《瓊臺志》所附的郡州邑疆域圖更是清晰標識出,神應港在南渡江出海口,與海田村隔海對峙。對照現今的地理位置,大致處于新埠島的西南方向。萬歷《瓊州府志》,在疆域圖繪制方面基本參照《瓊臺志》,進一步夯實了這一位置信息。
明 · 鄭若曾 · 《籌海圖編》萬里海防圖 · 廣東
明代嘉慶年間,布衣軍事家鄭若曾在所著的海防軍事地形圖《籌海圖編》中廣東沿海山沙圖標識出,神應港位于海南衛、瓊州府和瓊山縣的東北方向,處在南渡江出海口的左側,西邊與海中村相鄰,東邊與芝芋港遙遙相對,其位置基本上與《瓊臺志》標識的位置一致。
明 · 鄭若曾 · 《鄭開陽雜序》廣東沿海山沙
作者鄭若曾,作為明代抗倭名將胡宗憲的幕客,出于繪制海域地圖的需要,帶著兩個兒子不辭辛勞,幾乎踏遍了整個中華海域。他們深入探尋海上各處險要之地,憑借嚴謹的態度收集、整理的史料,具有極高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因此,《籌海圖編》中關于神應港位置的記載,為準確考證神應港的方位提供了極為充足且有力的證據。
清 · 潘廷侯等 · 康熙《瓊山縣志》瓊山縣輿圖
百余年后,清康熙《瓊州府志》的疆域圖里,神應港的名字被白沙港取代,其地理位置依舊沒變,西邊對岸還是海田村。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海口港首次出現在地方志疆域圖中,其位置毗鄰海口所城。此后,道光《瓊州府志》、咸豐《瓊山縣志》等地方志的疆域圖,與康熙《瓊州府志》的記載相差無幾,保持了相當的連貫性。由此可見,歷代地方志的疆域圖明確顯示,神應港和海口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港口。而白沙港,極有可能是神應港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另一種稱呼。
明 · 張天復 · 《皇輿考》卷之八 廣東
翻閱明代史料時,還有個歷史細節值得注意。明嘉靖年間成書的《皇輿考》中提到,神應港位于瓊州府府城以北,海外商船多在此停靠。而成書于明崇禎三年(1630年)的《大明一統名勝志》則記載到,海口港在(瓊州府府城)城北十里,乘船順風的話,一天一夜就能抵達徐聞。港中還產一種名為“吊”的介類生物,蛇頭鼉身,多棲息在水中的樹木之上……這兩份史料的記載,似乎從側面印證了明朝中晚期時,神應港和海口港的差異——神應港是國外船只停靠、補給、避風的“國際港口”,而海口港最初則是承擔海產捕撈、連接大陸與海南海運交通的“渡海碼頭”。
明末清初 · 顧炎武 · 《天下郡國利病書》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在其著作《天下郡國利病書》中也有所提及:白沙港,在(瓊州府)府城以北十里。宋朝時,曾在此設立水軍。彼時,趙汝珞曾在此英勇抵御元兵的進犯。明朝隆慶初年,官府在此地設立白沙寨,并派遣兵船駐守于此,以加強防御。白沙港與海口(所城)在地理位置上緊密相鄰,彼此間相互呼應、協同配合,共同構筑起區域的安全防線與交通樞紐。在商貿往來方面,但凡大型商船,皆會選擇在此停泊。其戰略地位之重要,堪稱瓊州府城治理體系中的關鍵咽喉要地,無論是軍事防御,還是經濟貿易,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明 · 曹學佺 · 《大明一統名勝志》卷之十 · 廣東名勝志
清代官修地理總志《大清一統志》記載,白沙口,在今瓊州府北海口港南岸,一名神應港。清初地理著作《讀史方輿紀要》更是提到,“自白沙口,渡海七十里,而至雷州府徐聞縣之沓磊驛,舊置白沙驛于此”。
明 · 戴熺等 · 萬歷《瓊州府志》瓊州府總圖
另在清代學者陳夢雷撰寫的《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山川典里也有類似記錄:“凡渡舟達徐聞者三處,海口官渡、白沙古渡、烈樓渡”。清咸豐《瓊山縣志》里還記載到,“星軺驛在白沙口,宋建,今廢”。 通覽眾多清代地理方志資料可知,神應港的所在區域,曾被稱為白沙津、白沙口、白沙渡,是古代瓊州渡船跨越瓊州海峽前往海北的三個渡口之一,并且此處還曾設有一座名為“星軺驛”的古驛站。
清 · 穆彰阿等 · 《大清一統志》瓊州府
此外,根據康熙《瓊州府志》記載,海口港,在城北十里,海口所北。水自南渡大江流來。今官渡自此過海。海口東西設炮臺。對海口港的記載里,詳細介紹了港口位置、航道走向以及周邊防御設施等關鍵信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志書中對于神應港的描述,與此前地方志中的記載并無二致,遠不及對海口港記述的詳盡程度。
海絲余韻,歷史遺跡
從上述史料中不難推斷,歷經漫長歲月,南渡江泥沙淤積越來越嚴重,使得神應港航道水面變淺收窄。如此一來,大型帆船難以安全停靠,港口的航運功能大打折扣。
現今神應港海域
與此同時,明清兩代相繼推行海禁政策,極大地限制了海外貿易的開展。在自然淤積與人為政策的雙重打擊之下,神應港逐漸失去了往昔的活力,最終無奈地退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舞臺。如今港口消逝,驛站廢棄,但往昔的繁華卻透過泛黃的書頁,隱隱浮現于人們眼前。
海甸溪沿岸漁船
到了近現代,當翻開民國十二年繪制的瓊州海南各府縣地名地圖,會驚訝地發現,曾經聲名遠揚的神應港與白沙港已然從地圖上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埠港”。至此,神應港徹底成為了一段塵封于歷史長河中的記憶。它的輝煌過往,人們也只能在泛黃的古籍和口口相傳的故事中找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