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看到老張又在曬新買的奧迪,我笑著點了贊。放下手機才想起,這已經是他今年第三次換車了。
上次同學聚會,他拉著我聊到凌晨兩點,從學區房說到海外投資,最后醉醺醺地問我:"兄弟,你說人活著圖啥?"
這話從開寶馬住別墅的人嘴里說出來,真讓人哭笑不得。
當時,我倒沒說什么,聽別的同學說,老張生活其實也沒有他表現出來的這么光鮮,只不過他這人一向虛榮慣了,故意顯出超人一等的姿態,在同學和親友面前裝一把。
那天晚上我突然明白,中年人的苦逼不在于窮富,而是被各種破爛關系捆成粽子。
這些人,就是典型的“底層關系”——他們除了給你帶來能量,影響你的心態,對你的生活沒有任何有益的一面。
人到中年,改命最好的方式:斬斷底層關系。
第一種該扔的就是"塑料兄弟情"。上周五晚上,部門小王又吆喝組局喝酒。我看了眼表:八點半,老婆剛發微信說孩子發燒到39度。正要拒絕,小王來句"李哥不來就是不給我面子"。去年體檢報告上寫著脂肪肝的時候,這幫人可沒說過要給我面子。
第二種要斷的是"吸血式親戚"。我二姑逢年過節就愛來家里坐坐,開場白永遠是"聽說你升主管了?"。接著就開始數落她兒子不成器,最后準保繞到借錢周轉。上個月她兒子提了輛特斯拉,朋友圈配文是"感謝老媽的贊助"。那天晚上我跟媳婦說,以后親戚群的消息咱就當沒看見。
最要命的是第三種"自我消耗型社交"。前陣子公司空降個90后總監,天天在辦公室喊"家人們"。有天他把我堵在茶水間:"老李啊,我看你挺閑的,幫新人帶帶項目?"我看了眼他手腕上的勞力士,突然想起上個月加班到胃疼去醫院的事。第二天我就把工位上的全家福換成了辭職信。
說真的,過了35歲才明白,成年人的斷舍離不是扔東西,是扔關系。
上周把小區麻將群的群主轉給隔壁老王后,突然多出大把時間。現在每天下班能陪閨女拼樂高,周末還能去老年大學學攝影——你別說,上周拍的那組夕陽照,朋友圈點贊比老張的奧迪還多。
最近在《社會心理學》里看到個詞叫"情緒成本",說得真對。
那些總讓你心累的關系,早該當垃圾扔了。
騰出地方才能裝進新東西,就像我家客廳扔了舊沙發,現在擺著閨女最愛的帳篷城堡。
人到中年哪有什么改命秘訣,不過是把糟心的人和事從通訊錄里刪干凈。
就像我媳婦常說的:"手機內存都不夠,心里哪裝得下閑雜人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