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流科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于 138 億年前的一場的大爆炸。
但此 “爆炸” 非彼爆炸,它并非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熟悉的那種劇烈反應,而是源于一個神秘莫測的 “奇點” 的急劇膨脹。
這個奇點堪稱物理學中的 “怪咖”,它完全超脫了現行物理法則的掌控。
其體積無限趨近于零,卻蘊含著密度和溫度的極致 —— 無限高。如此奇異的特性,瞬間打破了人們對常規物質形態的認知。
畢竟在現實世界里,我們所接觸到的任何物體,無論微小如塵埃還是宏大如星球,都必然占據一定的空間,具有明確的體積和大小。
然而奇點卻仿佛來自另一個維度,以一種超乎想象的方式存在著,完全顛覆人們傳統認知。
既然宇宙源于奇點,那么探尋奇點的起源就成了科學界無法回避的重大課題。
奇點之前又是什么樣的存在呢?從直觀理解來看,奇點本身近乎于 “無”,那么所謂的 “奇點之前” 似乎更沒有討論的意義。
這種 “無” 并非絕對的空無一物,而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狀態,本質上仍可歸為 “有”。
否則,倘若真是絕對的 “無”,又怎么可能孕育出如今這豐富多彩、生機勃勃的宇宙呢?這就如同在黑暗的虛空中,即便看似一無所有,卻可能潛藏著無限的可能。
要理解奇點的存在狀態,不得不提及物理學中的一個關鍵概念 —— 普朗克長度。
在現代物理學體系里,普朗克長度是有意義的最小長度單位,其數值極其微小,約為 10 的負 35 次方米級別。這個長度短到超乎人類的想象,若以電子直徑作為參照,電子直徑約為 10 的負 15 次方米,普朗克長度竟比電子直徑還要小整整 20 個量級。
量子力學明確指出,比普朗克長度更小的尺度在物理層面是沒有實際意義的,這并非某位科學家的主觀臆斷,而是整個物理學界經過長期研究達成的共識。
普朗克長度的確定,與引力常數、普朗克常數以及光速緊密相關,它是眾多物理常量相互作用下的特殊產物。
而奇點這個神秘的存在,比普朗克長度還要小得多,這就導致現有的自然法則對其存在狀態完全無能為力,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描述和解釋。
從某種意義上說,奇點仿佛不屬于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而來自更為高深莫測的 “高維度空間”。在我們熟悉的世界框架內,奇點仿佛是一個虛幻的概念,根本不存在。
雖然奇點看似超出了我們的認知邊界,但量子力學的出現,為我們照亮了探索奇點奧秘的道路。
量子力學專注于研究微觀世界的運行規律,而奇點無疑處于微觀世界的極致 —— 微觀中的 “微觀”。
量子力學與奇點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它們都極大地挑戰了人類的日常認知,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
在量子力學的理論體系中,有一個饒有趣味的概念 ——“真空零點能”,通俗來講,這一概念描述的是一種 “無中生有” 的神奇現象,即從看似空無一物的真空中衍生出最基本的能量。
科學界普遍認為,絕對的真空在現實中并不存在。
想象有一個絕對密閉的箱子,我們用盡一切手段,將箱子里所有可見與不可見的物質,如各種輻射、中微子、光子等全部清除干凈,此時箱子里是否就達到了絕對真空的狀態呢?答案是否定的。
無論我們如何努力,箱子里總會殘留一些 “東西”,而這些 “東西” 就是真空零點能。
愛因斯坦的理論深刻揭示了時空與物質之間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時空與物質宛如一對形影不離的孿生兄弟,必定同時存在,彼此無法脫離對方而單獨存在。
可以形象地將時空比喻為物質表演的舞臺,而舞臺若沒有物質的參與,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同樣,沒有時空作為依托,物質也將失去存在的基礎。此外,根據熱力學定律,當環境溫度趨近于絕對零度時,按照理論,一切都將消失,時空與物質皆不復存在。
但實際上,絕對零度是永遠無法達到的,因為只要這個世界還存在哪怕一絲一毫的物質,就絕不可能實現絕對零度的狀態。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所謂的真空其實是 “假真空”,更準確地說是 “量子真空”。
在這樣的量子真空環境中,實則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而這些能量的來源正是量子真空中的量子漲落,也被稱為量子起伏。
在量子真空中,虛粒子對會隨機地衍生出來,然后又在極短的時間內瞬間湮滅消失,整個過程極其短暫,卻并不違背大自然的法則。
那么,奇點與量子漲落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系呢?
有一種理論認為,奇點正是在量子漲落的特殊狀態下誕生的。奇點本身就是純能量的高度凝聚,而量子漲落衍生出的虛粒子對同樣也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
但這里存在一個看似矛盾的問題:前文提到虛粒子對會瞬間湮滅消失,既然如此,又怎么可能誕生奇點呢?
從理論分析的角度來看,如果量子真空中一直保持著完美對稱的衍生與湮滅過程,的確不會有奇點誕生,更不會有我們如今的宇宙。
然而,偉大的物理學家楊振寧通過深入研究,以物理學的方式打破了這種對稱的完美性。
1956 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提出了意義深遠的宇稱不守恒理論。
這個理論雖然較為深奧,但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就是:對稱性體現的是不同物質形態之間的共性,而對稱性的破缺才能夠展現出不同物質各自獨特的特性。
也就是說,盡管從宏觀角度看,量子世界總體呈現出完美的對稱性,但在微觀的某個局部、某種特定狀態下,總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對稱性破缺,從而打破原有的平衡。
這種對稱性破缺,恰恰是宇宙萬物不斷演變、發展的根源所在。
科學家們不僅從理論上論證了宇稱不守恒,還通過實驗室中的實驗,切實觀察到了粒子不對稱現象,為這一理論提供了堅實的實驗依據。
換個角度,我們可以借助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來理解量子漲落現象。
根據這一原理,在極短的時間尺度內,任何事情,無論多么離奇、多么違背常理,都有可能發生。
時間與能量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不確定性關系:時間越短,所能獲取的能量就越大。
這種關系可以用來解釋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
在微觀世界里,粒子在極短的瞬間能夠獲得極高的能量,從而突破原本看似不可逾越的 “能量勢壘”,直接穿越到理論上無法到達的位置。
為了更形象地理解這一現象,我們可以用宏觀物體來打個比方。
假設你在徒手攀爬墻壁,以你的能力,最多只能翻越 2 米高的墻,那么 “2 米” 就是你的 “能量勢壘”,想要徒手翻越一堵 10 米高的墻,在常規情況下是絕對不可能的。
然而,按照量子力學的法則,只要時間足夠短,你就有可能獲得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從而直接穿越這堵 10 米高的墻。
量子漲落亦是如此,在某個極其短暫的瞬間,有可能漲落出極高的能量,甚至直接漲落出奇點。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宇宙或許就是一次規模宏大的量子漲落的產物。
而且,這次巨大的漲落并未如同常規量子漲落那樣瞬間湮滅,它可能持續了極為漫長的時間,也可能永遠不會湮滅,當然,也存在下一秒就突然湮滅的可能性,至于究竟何時會發生,目前還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
這一觀點乍聽之下,似乎與我們對量子漲落的常規認知相矛盾:虛粒子對的能量不是應該瞬間湮滅嗎?
在正常情況下,確實如此。
但需要強調的是,量子力學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奇幻色彩、不按常理出牌的理論體系,不能用常規的思維方式去衡量微觀世界的現象。
在微觀世界里,不確定性才是主宰一切的關鍵因素,而這種不確定性意味著在足夠短的時間內,任何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有可能成為現實。
于是,在某個特殊的、足夠短的瞬間,量子漲落衍生出的虛粒子對能量并未消失,它們成為了我們宇宙誕生的最初基石。
至于這些通過量子漲落衍生出來的能量究竟來自何方,目前科學界尚無定論。許多科學家推測,它們可能來自一個我們目前無法認知的 “超時空”,那是一個全新的、充滿未知的維度。
然而,超時空究竟以何種方式存在,這又是一個極其深奧的話題,還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在此暫不做詳細闡述,留給大家充分的思考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