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島市首家非國有博物館青島金石藝術博物館到獲批國家二級博物館的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從集中展示中外珠寶歷史文化的青島若七珠寶藝術博物館到年訂單額超3億元的青島杯子博物館,嶗山區20座非國有博物館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博物館+”系列活動激發文旅消費新潛能。同時,政府引導與博物館個性化發展并舉的“嶗山實踐”也向外界勾勒出一個清晰的圖景:博物館的功能正從傳統的遺產保護,擴展為促進社會包容、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博物館+館藏聯動”:私家藏品走向全民共享
金石博物館自然天成的靈璧石《蟠龍》與《犀牛》、杯子博物館戰國時期的印文陶制撲滿、龍泉青瓷博物館G20雙耳瓶、愛在古毯博物館歷經上百年風霜的寧夏古毯……在嶗山區,這些中小博物館雖在藏品總量上難以匹敵大型博物館,但卻在“小而美”“小而專”“小而活”方面率先趟出一條新路。
為了讓陳列在博物館里的展品流動起來,嶗山區文化和旅游局在全省率先開展“博物館+館藏聯動”,連續6年打造“博融萬家”館際聯展活動品牌,整合全區優質博物館資源,累計組織主題展覽200余場、主旨講座50余場,實現資源共享、互學互鑒、共融共生和博物館由“私人珍藏”向“社會共享”轉變,讓更多博物館融入現代生活,成為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傳統美德、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參與者、見證者,成為青島一張獨特的文化新名片。2024年首次開展青島&上海雙城聯展,開啟了跨區域、跨維度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推動品牌影響力逐年提升。
“博物館+非遺文創”:引領文旅消費時尚
近年來,嶗山區鼓勵各博物館深度挖掘各自館藏的文化資源,研發博物館文創產品,逐步形成了“形式多種、特色鮮明、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文化創意產品體系。通過政府搭臺、企業聯動、市場運作,嶗山區打造非遺文創從“館藏品”到“文創品”再到“展銷品”的全產業鏈條,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升。
瓷器、扇子、珠寶、茶器、地毯、絲巾、觀賞石……由嶗山區非國有博物館設計出品的系列文創不斷“出圈”,以各類創新形式讓文物活起來,讓更多人“把博物館帶回家”。其中,青島若七珠寶藝術博物館以五月的風、海鷗、珍珠、貝殼、帆船等青島元素開發了青島印象系列珠寶入選文化和旅游部“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展”,入選首批“山東手造·優選100”企業單位,兩度與斐濟國家郵政推出生肖紀念郵票。青島杯子博物館獲得2023年中國旅游商品大賽金獎、山東省旅游商品大賽金獎。
2024年舉辦的“山情海韻”嶗山區第二屆文創設計大賽中,涌現出38項特色文創產品,依托這些產品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的“造物雅集”非遺手造展覽,市民游客紛紛打卡參與,成為引領文旅消費的新潮流。
“博物館+旅游節慶”:跨界融合提高產業價值
跨界融合正在改變博物館的基因圖譜。2024年“秋韻嶗山”文旅休閑季中,“見識文博嶗山”成為主要板塊之一,意味著嶗山區博物館逐漸與鄉村旅游、景區發展相融合。不僅如此,嶗山區通過推出博物時空、見識嶗山等系列文博旅游線路,串聯奇妙夜、魔術劇、智慧館等文博旅游新場景,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激活消費新潛能。
在“元宵節”“沙子口鲅魚節”“國慶節”及重要節假日期間,嶗山區通過舉辦博物館+非遺手造市集活動,展示展銷非遺手造好物、開展文化下鄉與市集等活動,吸引廣大市民和游客暢游文博場館、感受美好生活。2025年舉辦“非遺賀新春 山海譜新篇”嶗山非遺民俗展演活動,通過民俗文化巡演、非遺花燈展示、博物館非遺新春市集、民俗互動演藝等,聯動商超、景區等促消費,吸引游客5萬余人,拉動消費50余萬元。
通過豐富多彩的“博物館+旅游節慶”活動,嶗山區將博物館的文化底蘊與群眾向往的浪漫旅行完美融合,展示出“詩和遠方”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
來源:大眾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