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九屆珠三角科技勞動教育研討暨青少年智能機器人交流活動在東莞市莞城建設小學順利舉行。
本屆活動由廣東省電子學會科普教育分會、泛珠三角科技教育學會主辦,東莞市莞城教育管理中心、東莞市莞城建設小學、東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研究會創(chuàng)造性勞動專業(yè)委員會承辦,珠三角中小學科技勞動教育共同體協辦。
來自珠三角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中小學校、科技教育機構,以及珠三角中小學科技勞動教育共同體組成單位的128個單位、671支隊伍,948名選手參加了本屆活動。
【開幕式】
奏響科技勞動教育的強音
上午9時,活動在精彩的歌舞表演中拉開序幕。
泛珠三角科技教育學會會長羅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高星原、廣東省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團隊主持人周小江、東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研究會創(chuàng)造性勞動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朱亞駿等領導和嘉賓,在東莞市莞城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張瑋、東莞市莞城建設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林的萍的陪同下出席開幕式,并共同按下啟動鍵,宣布本屆活動正式開幕!
開幕式上,張瑋副主任上臺致辭。張主任表示,莞城始終以“學在莞城”為教育品牌,堅持“勞動為基、創(chuàng)新為翼”的育人路徑,將科學教育和勞動教育深度融入育人全過程。莞城建設小學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方,圍繞“力行·立美”的辦學理念,投入充足資源營造濃厚的科創(chuàng)氛圍,多次承辦市級科技節(jié)、開展科學家進校園等活動,并在省市級科技競賽中屢獲殊榮,為青少年探索科學創(chuàng)設鮮活課堂。
張主任認為,本次活動既是對莞城“科技勞動教育”成果的檢驗,更是對區(qū)域協同育人的有力推動。她希望通過打造智能機器人競技、創(chuàng)意拼搭等勞動與科技深度融合的實踐平臺,讓“以勞啟智、以創(chuàng)促學”的理念在莞城落地生根;她期待,通過專家研討、師生交流,進一步凝聚“科學教育共同體”的智慧,為珠三角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注入新動能。
羅隆博士在開幕式上發(fā)表講話。羅博士指出,珠三角科技勞動教育研討暨青少年智能機器人交流活動的開展形式豐富:既有有專家講座,也有名師工作室聯合教研,還有智能器人交流活動項目展示。九屆活動共有近1萬人次師生參與,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子。
羅博士向大家提出三點期望:一是把活動打造成珠三角地區(qū)青少年科學教育和勞動教育的新平臺,打造特色;二是希望廣大師生用好活動的平臺,以活動課程化思維推動項目在學校常態(tài)化開展;三是希望活動在同學們心中播下愛科學、愛勞動種子,提高同學們對未來發(fā)展的認識。
開幕式還為在第九屆科技勞動教育論文與案例征集活動中獲獎的教師進行頒獎。據了解,自3月31日發(fā)布通知以來,論文與案例征集活動得到廣大泛珠三角科技教育學會會員與名師工作室的積極響應。組委會共收到來自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地科技教師的科技論文和案例90篇,主題涵蓋“科技教育與創(chuàng)造性勞動教育融合”“人工智能課程實踐”“創(chuàng)意編程”等。
經過專家評委們嚴謹細致的評審,14 篇論文(案例)獲一等獎,18 篇獲二等獎,21 篇獲三等獎。其中,東莞市莞城建設小學的科學教師賴妙榕老師、江坤鳳老師獲二等獎,蔡希玉老師獲三等獎。
【交流活動】
多維度競技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除了開展科技勞動教育論文與案例征集活動,本屆活動還以“科技賦能勞動”為理念,舉行青少年智能機器人交流活動。
活動上,128個單位、671支隊伍、948名選手分成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在無人駕駛機器人接力賽、智能無人車行駛積分賽、迷宮逃脫、智能快遞、機器人DIY擂臺賽、軌跡競速賽-重走長征路、傳感器與科技創(chuàng)新挑戰(zhàn)賽、創(chuàng)意拼搭共八大競賽項目中同場競技,通過編程、拼裝、調試等環(huán)節(jié),完成無人駕駛機器人接力、智能快遞分揀等任務,充分展現珠三角青少年在人工智能與勞動教育融合領域的創(chuàng)新成果。
? 請左右滑動瀏覽活動照片 ?
無人駕駛機器人接力賽:現場拼裝智能車并編寫程序,模擬城市道路場景。
? 請左右滑動瀏覽活動照片 ?
智能無人車行駛積分賽:模擬車輛在特定場地按交通規(guī)則行駛,完成道路行駛、過橋、過紅綠燈等任務。
? 請左右滑動瀏覽活動照片 ?
迷宮逃脫:機器人使用超聲波傳感器進行避障,經過路線規(guī)劃,到達終點。
? 請左右滑動瀏覽活動照片 ?
智能快遞:組裝編程智能物流車,模擬快遞場景完成貨物裝載、運輸、卸貨等任務。
? 請左右滑動瀏覽活動照片 ?
機器人DIY擂臺賽:2名選手遙控2臺機器人,在擂臺賽場搶資源、守擂臺。
? 請左右滑動瀏覽活動照片 ?
軌跡競速賽-重走長征路:通過編程使機器人在模擬長征路場景中從起點到終點,感悟長征精神。
? 請左右滑動瀏覽活動照片 ?
傳感器與科技創(chuàng)新挑戰(zhàn)賽:根據案例現場搭建、編程并演示答辯。
? 請左右滑動瀏覽活動照片 ?
創(chuàng)意拼搭:選取3個案例進行現場搭建并演示答辯。
經過激烈角逐,各競賽項目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并在活動上對獲獎者進行頒獎。
? 請左右滑動瀏覽頒獎照片 ?
參賽學生紛紛表示,本次交流活動不僅讓自己將所學的科技勞動教育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還為大家搭建了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平臺,今后將繼續(xù)探索科技與勞動的奧秘,追求科學夢想。
【研討會】
共探科技勞動教育融合路徑
活動同期舉辦第九屆珠三角科技勞動教育研討會。
來自東莞、深圳、惠州、河源、韶關等地的名師工作室、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工作站的帶頭人及成員在研討會上進行科技勞動教育工作交流。
廣東省科技教育何遠志名師工作室(東莞)主持人何遠志開展主題為《基于“C-POTE”模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以“探索一粒米的生命旅程”為例》的經驗分享。
東莞市教育家型校長和教師培養(yǎng)工程鄧漢盤工作站成員蘇麗冰圍繞《寫好學術論文:研究成果提煉與寫作模板》作經驗分享。
河源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勞動教育教研員王國強,圍繞廣東省基礎教育小學勞動教研體系(河源)項目的建設與實施,向大家分享河源區(qū)域經驗。
韶關市武江區(qū)賴秀秀中小學勞動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賴秀秀以《勞動教育中的快慢共生》為主題,介紹開展勞動教育的經驗。
河源市小學勞動教育學科兼職教研員黃雪花圍繞主題《舞動非遺 不“漆”而遇》作說課分享。
河源市源城區(qū)勞動學科兼職教研員諸科花以《笑潤唇間——制作潤唇膏》為題,作科技勞動教育融合案例的分享。
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團隊(深圳)帶頭人周小江,以《做一盞航燈,為灣區(qū)少年點亮AI夢》為題,為大家分享科技育人經驗。
東莞市教育家型校長和教師培養(yǎng)工程鄧漢盤工作站主持人鄧漢盤,圍繞《東莞中小學勞動教育探索與實踐》,與大家進行工作分享與交流。
廣東省中小學創(chuàng)新教育名師工作坊主持人郭麗萍以《點燃興趣火種,解碼創(chuàng)意實踐——以“獨具慧鹽”為例》為主題,分享主題式融合創(chuàng)新育人項目研究成果。
聽完以上老師的分享,羅隆博士作點評。羅博士首先對大家對本屆活動的支持與參與表示感謝。他為大家對科技勞動教育工作的情懷和用心給予充分肯定,鼓勵大家繼續(xù)進行挖掘與探索,取得更多教研成果。他希望珠三角中小學科技勞動教育共同體能夠聯合開展更多活動,促進各地師生的交流。
第九屆珠三角科技勞動教育研討暨青少年智能機器人交流活動是一場教育的盛會,其順利舉行標志著珠三角地區(qū)在推動科技與勞動教育融合、培養(yǎng)青少年創(chuàng)新能力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科技賦能勞動,創(chuàng)新引領未來。讓我們共同期待,珠三角地區(qū)的科技勞動教育更加蓬勃發(fā)展,涌現更多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未來科技人才!
責任編輯:劉聰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