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梵高割耳之謎到現代職場焦慮,從《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的百年演變到最新腦成像技術,本書像一把精密的手術刀,既剖析了3000年人類對異常行為的認知進化史,又提供了識別、理解和治愈心理創傷的當代解決方案。
◆編輯推薦◆
1.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嘉獎及全美教學與指導獎獲得者傾心奉獻。
2.本書作者從遺傳因素到環境壓力,從個體心理到社會文化,采用多維度理論視角探討心理障礙的影響因素和可能成因,全面解讀其復雜性。
3.北京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心理咨詢與研究中心”創始人王建平領銜翻譯,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張寧教授、世界心理治療學會副主席趙旭東教授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l“抑郁”“焦慮”“社恐”等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大眾耳熟能詳的心理學話題,也常常在新聞媒體上占據頭條。但是,到底什么是“抑郁”和“焦慮”?什么樣的人會被評估為“社交焦慮癥”?正常的“抑郁情緒”和需要專業幫助的“抑郁癥”之間如何區分?什么樣的人容易罹患心理障礙?不同的心理障礙應該如何治療?我們又該怎么預防?這些話題則是變態心理學研究的領域。
作為心理學的一大分支,變態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與行為的異常表現,它涉及各種精神障礙,如焦慮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探討異常心理的成因,包括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還會關注診斷、治療和預防心理異常情況。
本書圍繞現代變態心理學研究與實踐逐漸展開,以權威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為標準,系統性地介紹了對變態心理學領域的基礎知識與最新進展。同時,以個案貫穿心理障礙的講解,將知識點嵌于鮮活的個案中,力圖幫助讀者對心理障礙建立更加生動的理解,與讀者探討存在爭議的社會議題,包括心理障礙對個體和社會的影響,以及社會對這些障礙的態度和應對策略。
本書是一本能夠成為讀者學習和研究該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可以為讀者在臨床實踐和學術研究中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啟示。
◆ 作者簡介 ◆
蘇珊·克勞斯·惠特伯恩博士
◎ 美國成人發展與老齡化研究領域的先驅之一,曾擔任美國心理學會理事會第20分部(成人發展和老齡化)主席,長期擔任美國心理學會第20分部、第1分部(普通心理學)、第2分部(心理學教學)、第9分部(社會問題心理研究學會)、第12分部(臨床心理學)和第35分部(女性心理學學會)研究員,2018年被提名為美國心理學會候任主席。
◎ 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心理與腦科學名譽教授,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老年學兼職教授,曾榮獲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嘉獎以及全美教學與指導獎。
◎ 出版有著作18部,刊發期刊文章170篇。
◆譯者簡介◆
王建平
· 北京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心理咨詢與研究中心”創始人。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會(注冊系統)首批督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認知行為治療專業委員會首屆副主任委員,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第四屆和第五屆常委。
· 首都醫科大學臨床心理學系首屆副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心理社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首屆副主任委員。
· 美國認知治療學院(ACT)會士及認證CBT治療師,美國貝克CBT研究所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會(注冊系統)首批督導師。
謝童
·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方向博士研究生,英國愛丁堡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2022-2023)。
· 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關注青少年情緒調節對焦慮及抑郁的影響。
· 參與翻譯書籍3本,共合作發表期刊論文14篇,多次在國際或國內學術會議進行報告。
錢文麗
·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方向博士生,瑞士蘇黎世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2024-2025)。
· 研究方向為喪親與哀傷,主要關注個體在喪親后的心理健康、延長哀傷障礙的心理病理機制等。
· 以第一作者或合作發表中英文文章16篇,參與撰寫或翻譯書籍3本,參與多項科研項目,多次在國際或國內學術會議進行報告。
◆專家推薦◆
本書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系統梳理了現代變態心理學的核心內容,不僅結合了DSM-5的最新標準,還在每章構建起生物-心理-社會的立體解釋模型,為讀者提供全面而系統的學習資源。通過個案驅動的講解方式,本書不僅幫助讀者理解理論框架,還加強了對臨床應用的直觀感知,使其成為心理學專業學習者和臨床工作者的重要參考。
張寧
一級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南京醫科大學認知行為治療研究所所長
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近年來,心理健康議題在社會層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本書在嚴謹梳理學術理論的同時,通過案例分析與社會議題探討,搭建了學術研究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橋梁。尤其是對具有爭議性的社會問題的深入討論,鼓勵讀者在科學的基礎上形成獨立判斷,從而深化對心理健康的理解,拓寬對心理障礙的社會影響的思考維度。
趙旭東
同濟大學教授、主任醫師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副主席
◆目錄◆
第1章 異常行為概述 / 001
什么是變態心理學 / 002
心理障礙的社會影響 / 003
定義異常 / 004
異常行為的原因 / 006
變態心理學歷史中的重要主題 / 007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 012
實驗設計 / 012
相關設計 / 014
研究的類型 / 015
第2章 診斷與治療 / 023
心理障礙:來自來訪者以及臨床醫生的體驗 / 025
診斷流程 / 026
診斷流程中的步驟 / 031
制訂治療計劃 / 034
治療過程 / 038
治療結果 / 038
第3章 評估 / 043
心理評估的特點 / 044
臨床訪談 / 046
精神狀態檢查 / 048
智力測試 / 048
人格測試 / 051
行為評估 / 058
多元文化評估 / 059
神經心理學評估 / 060
神經成像 / 064
歸納整理 / 066
第4章 理論視角 / 069
變態心理學的理論視角 / 070
生物學視角 / 071
特質理論 / 078
心理動力學視角 / 080
行為視角 / 085
認知視角 / 088
人本主義視角 / 089
社會文化視角 / 092
基于接納的視角 / 096
關于理論和治療的生物–心理–社會視角:一個整合的方法 / 097
第5章 神經發育障礙 / 101
智力障礙(智力發育障礙) / 103
自閉癥譜系障礙 / 109
學習與交流障礙 / 116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 118
運動障礙 / 124
神經發育障礙:生物–心理–社會視角 / 125
第6章 精神分裂癥譜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 / 129
精神分裂癥 / 131
短暫精神病性障礙 / 138
精神分裂癥樣障礙 / 139
分裂情感性障礙 / 140
妄想障礙 / 140
精神分裂癥的理論與治療 / 141
精神分裂癥:生物–心理–社會視角 / 151
第7章 抑郁及雙相障礙 / 153
抑郁障礙 / 155
涉及心境變化的障礙 / 158
抑郁與雙相障礙的理論與治療 / 161
自殺 / 169
抑郁及雙相障礙:生理–心理–社會視角 / 170
第8章 焦慮、強迫和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 / 173
焦慮障礙 / 175
強迫及相關障礙 / 184
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 / 192
焦慮、強迫和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生物–心理–社會視角 / 196
第9章 分離與軀體癥狀障礙 / 199
分離障礙 / 201
軀體癥狀及相關障礙 / 206
影響其他軀體疾病的心理因素 / 211
分離障礙和軀體癥狀障礙:生物–心理–社會視角 / 216
第10 章 進食障礙、排泄障礙、睡眠–覺醒障礙以及破壞性、沖動控制和品行障礙 / 219
進食障礙 / 221
排泄障礙 / 228
睡眠–覺醒障礙 / 229
破壞性、沖動–控制和品行障礙 / 230
進食、排泄、睡眠–覺醒和沖動–控制障礙:生物–心理–社會視角 / 235
第11 章 性心理與性功能障礙 / 239
哪種性行為模式代表有心理障礙 / 241
性欲倒錯障礙 / 242
性功能失調 / 248
性別煩躁 / 255
性欲倒錯障礙,性功能失調和性別煩躁:生物–心理–社會視角 / 257
第12 章 物質相關及成癮障礙 / 259
物質障礙的主要特征 / 261
特定物質相關障礙 / 262
非物質相關障礙 / 281
物質障礙:生物–心理–社會視角 / 284
第13 章 神經認知障礙 / 287
神經認知障礙的特征 / 289
譫妄 / 290
由于阿爾茨海默病所致的神經認知障礙 / 291
由于阿爾茨海默病以外的神經系統障礙所致的神經認知障礙 / 302
由于創傷性腦損傷所致的神經認知障礙 / 304
物質/藥物以及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所致的神經認知障礙 / 306
由于其他一般軀體疾病所致的神經認知障礙 / 306
神經認知障礙:生物–心理–社會視角 / 307
第14 章 人格障礙 / 309
人格障礙的本質 / 311
A 類人格障礙 / 314
B 類人格障礙 / 315
C 類人格障礙 / 324
人格障礙:生物–心理–社會視角 / 327
第15 章 倫理與法律問題 / 329
倫理標準 / 331
提供服務中的倫理和法律問題 / 340
心理治療中的司法問題 / 343
◆樣章◆
譯者序
王建平
北師師范大學心理學部二級教授
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工作委員會首批注冊督導師
國際認知治療學院會士和認證治療師
“抑郁”“焦慮”“社恐”等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大眾耳熟能詳的心理學話題,也常常在新聞媒體上占據頭條。但是,到底什么是“抑郁”和“焦慮”?什么樣的人會被評估為“社交焦慮癥”?正常的“抑郁情緒”和需要專業幫助的“抑郁癥”之間如何區分?什么樣的人容易罹患心理障礙?不同的心理障礙應該如何治療?我們又該怎么預防?盡管變態心理學的相關話題越來越吸引社會的目光,但大眾好像對這些心理障礙仍有很多疑問,對相關內容的認識也常常存在誤區。
因此,科普和推廣正確的、前沿的和科學的變態心理學知識之路似乎仍道阻且長。此外,在學生專業培養方面,臨床與咨詢心理學也在近期被新增為心理學的二級學科。該專業主要研究心理障礙及其評估,心理病理機制,心理疾病的預防、咨詢與治療,變態心理學是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學科的升級提示我們,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服務的人才培養,因此,規范化的教材也必不可少。在從事臨床與咨詢心理學研究、教學和實踐的 40 年時間中,我已經撰寫和翻譯過多本具有不同特色的《變態心理學》書籍。我認為本書兼具科學性與可讀性,其知識、體系和結構不僅非常適合大眾閱讀與了解,也適合心理學專業學生和心理咨詢服務人員學習。
本書共包括15章,圍繞現代變態心理學研究與實踐逐漸展開。本書行文的總體結構為 : 第1章至第4章, 對變態心理學領域進行了提綱挈領的介紹,包括概論、心理障礙的診斷與治療、評估與測量,以及不同理論流派,為后續章節打下了基礎;第5章至第14章,介紹了具體心理障礙的診斷、機制及其治療;第15章,探討了與變態心理學相關的一些倫理與法律問題。本書結構清晰、詳略得當,以權威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為標準,系統性地介紹了對變態心理學領域的基礎知識與最新進展。
在全面介紹變態心理學的同時,本書還具有以下特點。
·綜合總結診斷標準的發展沿革。本書在每一章都用單獨的模塊總結介紹《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與以往版本(如《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以及與《國際疾病分類》(ICD)診斷系統的異同,幫助讀者了解這些診斷標準的演變和影響。通過不同版本診斷標準的對比分析,讀者能夠更好地了解變態心理學領域的發展脈絡,逐步理解診斷系統背后的思路以及正常與異常邊界的變化。
·以個案貫穿心理障礙的講解。本書從臨床視角出發,每一章都以一個個案開篇,對個案進行全面的介紹,包括基本信息、主訴、既往史、個案概念化及治療方案。在每章的結尾,本書又會帶領讀者回到個案,對個案的診斷和治療進行反思。此外,在知識點講解時,本書也會穿插其他一些簡短的案例介紹。與其他偏重理論講授的著作不同,本書將知識點嵌于鮮活的個案中,力圖幫助讀者對心理障礙建立更加生動的理解,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同時對臨床實務工作起到一定的參考與借鑒作用。
·探討心理障礙的社會議題。本書在每一章節都用單獨的模塊與讀者探討存在爭議的社會議題,包括心理障礙對個體和社會的影響,以及社會對這些障礙的態度和應對策略。所涉及的問題往往與生活息息相關或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引人深思。通過理論知識與現實社會問題的結合,本書希望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變態心理學領域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促進讀者對這一領域的深入思考。
綜上,本書的三大特點將使讀者對變態心理學及其臨床與社會實踐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讀者學習和研究該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為其在臨床實踐和學術研究中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啟示。
本書的翻譯工作由我和在讀的學生們共同完成。所有參與的譯者均修讀過我教授的變態心理學及心理病理學課程,掌握扎實的變態心理學知識,這保證了翻譯的專業性。我們在翻譯之初便建立了翻譯的協作群,結合出版社的要求,對翻譯風格和用詞方面進行了統一,并提前討論了翻譯中可能遇到的共性問題。在具體翻譯時譯者定期開會,及時溝通,互相學習,討論翻譯中的問題,最大程度地保證了翻譯的準確性和專業術語的統一性。
本書的翻譯融合了多位譯者的心血。我的博士生謝童、錢文麗在我的指導下制訂了翻譯工作計劃,并在翻譯過程中監督翻譯進度,把控翻譯質量。各章節翻譯的執筆情況如下:第1章,吳凡;第2章,鐘林玲;第3章,謝童、錢文麗;第4章、第8章,黃晶菁;第5章,劉旸;第6章,杜悅霄;第7章,高偲博;第9章、第12章,左天然;第10章、第11章,張維念;第13章,王薇;第14章、第15章,梁芃偉。在初稿完成后,首先進行譯者之間兩兩的相互校對,并組織譯者對存疑的地方進行討論,形成第二稿。之后我們隨機分配譯者對章節進行讀者角度的審閱。最終,謝童和錢文麗在我的指導下對留存的翻譯問題進行確認,統一全書風格,形成終稿。
盡管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力求準確,但由于能力有限,譯作中難免存在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我的郵箱是 wjphh@bnu.edu.cn,希望與大家共同交流,完善我們日后的工作。在此,向各位讀者致以由衷的感謝!
期待你的蛻變
讓我們一起攜手,彼此見證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