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高層大調整
汽車賽場風起云涌,“老大哥”吉利汽車再次扣動戰略扳機。
近日,吉利汽車做出管理層重大調整的決定:在吉利汽車和極氪完全合并后,李東輝將出任吉利控股集團副董事長,安聰慧將出任吉利控股集團首席執行官。
圖源:微博
同時,吉利汽車集團下設“吉利銀河”和“極氪科技”兩大事業群,前者聚焦大眾市場新能源車型(如銀河L9),后者定位高端智能電動(極氪9X、8X)。
也就是說,李東輝從吉利控股集團CEO調任副董事長,負責董事局日常管理及投融資,主導資本運作與重大合作項目。
圖源:微博
安聰慧則升任吉利控股集團CEO,全面統籌集團運營。同時,在合并完成前,安聰慧仍擔任極氪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
圖源:微博
說到安聰慧,這個中國汽車行業內堪稱傳奇的人物,我們來簡要聊聊。
1996年,安聰慧大學畢業后,放棄留校任教機會加入初創期的吉利集團。
圖源:微博
在那個還是燃油車的時代,安聰慧主導開發了中國首款自主自動變速箱和4G18CVVT發動機,這個決定,奠定了吉利汽車在業內的格局。
來到新能源賽場,2021年,安聰慧大力推動創立極氪品牌,其首款車型極氪001一舉創下了31個月交付25萬輛的“新勢力最快紀錄”。
2024年,極氪交付22.2萬輛,同比增長87%,登頂中國豪華純電銷冠。
此次吉利高層調整,是吉利汽車“一個吉利”戰略整合的關鍵一步,其中,安聰慧的回歸升職,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當下吉利汽車對技術的重視。
就在宣布高層調整的同一天,吉利汽車也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整體數據表現超過預期。
財報顯示,吉利汽車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725億,較上年同期的582.25億元增長25%。
其中,第一季度銷量70.38萬輛,較上年同期的47.47萬輛車增長48%,已完成全年271萬輛銷量目標的26%。新能源產品,含吉利、領克、極氪,在第一季度銷量達33.9萬輛,國內新能源滲透率超50%。
圖源:微博
2025年第一季度期內利潤為58.6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92億元增長321.6%;第一季度歸屬于母公司擁有人的利潤為56.7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6億元增長264%。
這份成績單意味著,吉利汽車已實現扭虧為盈,《臺州宣言》的成效,可見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5月7日,吉利汽車還宣布計劃收購極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發行全部股份。
換句話說,極氪將實現私有化,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與吉利汽車實現完全合并。
圖源:微博
對此,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也表示,“吉利極氪協同整合后,能節省10億元左右研發費用,數十億采購金額,管理費用、營銷費用也會同步下降。雙方整合后的目標是:生產環節降本大于3%,研發環節優化10%-20%,管理增效10%-20%。”
從吉利角度來看,私有化完成后,極氪成為吉利汽車的全資附屬公司,吉利汽車對極氪的決策控制將更加直接有效,能夠在品牌定位、產品規劃、研發投入、市場推廣等方面進行更高效的決策和執行,快速應對市場變化。也能減少重復開發,讓研發更高效、成本更低。
從極氪角度分析,作為吉利沖擊高端新能源市場的王牌,回歸后不用再被資本市場牽著鼻子走,可以專心做好產品、提升品牌實力。
事實上,這也并非近年來吉利汽車進行的首個整合動作。在品牌合并前,整個吉利系共有多達14個汽車品牌,如吉利、幾何、領克、極氪、沃爾沃、極星、路特斯、smart、雷達等。
圖源:知乎
2024年,吉利宣布將收購領克,總耗資約90億元,最終,領克成為極氪科技集團旗下非全資子公司。
過去半年內,吉利又將幾何、雷達等中低端新能源品牌并入集團主體,關閉獨立運營體系,集中資源至高端智能電動賽道。
因此,此番上市不到一年的“黑馬”極氪,突然宣布私有化退市,雖讓人意外,但可以理解。
結合高層調整的重大決定,可以窺見的是,這不僅是吉利汽車的一次人事變動,更是在當下新能源格局下,對汽車產業變革的深度回應。
吉利新車被奇瑞高管炮轟
除了集團內部令人矚目的決策,最近,外部圍繞吉利汽車的流言蜚語,也頗受關注。
5月9日,吉利銀河品牌首款中高級電混轎車——吉利銀河星耀8正式上市,新車推出共7個版型,標配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輔助駕駛系統,上市限時價11.58萬元至15.58萬元。
圖源:微博
其后,奇瑞汽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姚飛(姚遠方)在社交媒體上,對星耀8激情開噴,毫不留情。
在抖音“A9創始人版車主群”中,姚飛直接評價吉利銀河星耀8:“爛車”、“二排擠的很”、“音響爛”等,引發不少網友關注。
圖源:微博
其后,姚飛解散了車友群,并把自己的抖音賬號已經設置為私密(不可查看)。不過,消息已經開始發酵擴散。
圖源:抖音
隨后,奇瑞品牌總經理李學用出面回應:“近日,我們奇瑞品牌一位干部發表了對友商產品的不當言論。這種言論很不妥當,也是奇瑞明令禁止的。我們對此事高度重視,立刻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停止其一切工作。
而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也回應表示,“已就個別員工言論引發的爭議與奇瑞高層溝通,奇瑞展現出了誠信負責的風范,此事已得到妥善處理,告一段落。我們團結一致向前看,共同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做大做強,走向世界!”
圖源:微博截圖
隨后,楊學良再發微博稱,“如我上條微博所說,此事已經妥善處理,這一頁翻過去了。”
此次奇瑞高管爭議性的言論,或許可以從產品角度看,官方資料透露,奇瑞風云A9定位中大型新能源轎車將在近期上市,與吉利銀河星耀8形成競爭關系。
當然,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口碑與銷量才是代表一個產品的真正實力,這遠遠比口頭上的勝利重要得多,反之,容易禍從口出,損害品牌的輿論形象。
變革背后的壓力不減反增
新能源加速洗牌下,吉利這次調整,可以說是“快準狠”。不過,這場變革并非沒有風險。
一方面,極氪作為高端智能電動品牌,其獨立性可能因資源整合而削弱。
正如奔馳EQ系列,因過度共享平臺導致高端形象受損。因此,如何在高效率整合研發資源的同時,保持極氪的品牌定位,是未來吉利在管理中將要面臨的考驗。
另一方面,汽車行業格局日新月異,即便銷量不斷攀升,吉利面臨的市場壓力也并未減少。吉利“刀刃向內”的組織架構調整后,能否保持挺住銷量壓力,平穩渡過“改革陣痛期”,仍是一個未知數。
總而言之,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增長空間越來越逼仄,接下來恐怕并非是“回合制”游戲,而是淘汰賽。
時間不等人,吉利能否通過這場自我革命,從“多品牌艦隊”蛻變為真正的“汽車生態帝國”,從而笑到最后,讓我們共同期待。
作者 | 宋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