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金融城探索應用建筑機器人;東航首個零碳示范建筑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國能建打造上海首座近零碳超高層建筑;西岸傳媒港和數字谷榮獲全球綠色智慧社區大獎,并在聯合國總部獲頒獎項……
記者從徐匯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獲悉,作為上?!耙唤缓印苯ㄔO的重要名片,徐匯濱江正聚焦超低能耗規?;l展、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強化智能建造試點應用等舉措,持續提升建筑綠色低碳水平,積極踐行國家“雙碳”戰略。
一系列已建成或正在建設中的工程、城市更新項目,正展示上海綠色發展與低碳轉型的新成就。
多樣化實現近零碳排放目標
伴隨徐匯濱江開發進入項目建成投用的密集期,一批重點地塊、重磅項目正通過多樣化途徑,實現近零碳排放的目標。
作為東航首個零碳示范建筑,位于徐匯濱江的東航智慧大廈4號樓總建筑面積約1444平方米,包含地上二層。項目實現了全電氣化無外購能源,建筑具備的光伏系統年發電量可達11萬度,能滿足建筑全年的用能需求。
“零碳樓”與普通建筑有何差別?記者從徐匯區建管委獲悉,東航智慧大廈4號樓采用了全裝配式主體結構、超低能耗玻璃幕墻及外圍護體系,還引入了光儲直柔微電網系統、綠色材料、景觀綠化等要素,通過全方位協同確保新材料、新技術在建設中順利落地實施。
同樣位于徐匯濱江核心地塊的中國能建上海總部綜合一體化項目,建筑高度達195米。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8.1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將容納約12.7萬平方米的商業、文化、辦公和住宅空間,地下部分提供約5.4萬平方米的配套設施。
緣何建設中的中國能建上海總部辦公大樓將成為上海首座近零碳超高層建筑?據徐匯區建管委方面介紹,該項目應用新興綠色節能技術,設計團隊搭建了“降需求、提效能、減排放、精管控、助運行”的五大技術體系,將建筑總體碳排放量降低了47%,從而實現近零碳運行。
改造更新融入低碳減排技術
徐匯濱江既有建筑的改造與更新同樣融入了低碳減排技術,在實現“萬象更新”的同時,兼顧成本可控、綠色友好。
在徐匯濱江南部,位于西岸夢中心區域的穹頂藝術中心。作為昔日亞洲最大水泥廠的工業歷史遺存,項目在進行工業建筑改造的過程中被賦予“劇場”這一全新的功能,結合西岸夢中心這一新興街區商業體的定位,承載著開展文化活動的新使命。
據徐匯區建管委介紹,西岸穹頂藝術中心的改造采納了綠色建筑開發模式,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老建筑的部件,減少對建筑材料的消耗以及建筑垃圾對環境的影響。
具體操作中,在材料方面,穹頂藝術中心的改造采用裝配式部品部件、可循環再利用材料、綠色低碳建材、節水器具等實現節能減排;建筑屋頂采用可調光聚碳酸酯板,在滿足結構性能的同時,也滿足內部采光的需求;結構設計上,通過修繕和加固改造,提高建筑結構與構件的抗震性,從而延長建筑的后續使用年限。
綠色照明系統、建筑設備一體化系統、能耗在線監測系統等也被運用于西岸穹頂藝術中心的改造更新中。記者了解到,上述舉措可有效監控并調整建筑能耗、室內空氣質量,從而有效提高建筑在低碳高效方面的性能,實現建筑自身與區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綜合自:解放日報(作者:舒抒)
編輯:寧平英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