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國投資者增持美國國債之際,中國卻減少了美債持倉。最新數據顯示,到今年3月末,英國持有美國美債躍升至第二位,20多年來首次超過中國,中國退居第三。
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星期五(5月16日)公布的數據(Major Foreigh Holders of Treasury Securities)顯示,外國投資者3月持有美國國債增至9.05萬億美元,比上月增加2331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中日本增持49億美元,持倉規(guī)模為11308億美元,穩(wěn)居美國第一大債主。
英國以7793億美元的持倉居日本之后;中國大陸則是今年首次減持,規(guī)模下降至7654億美元。
持有美債的前十大經濟體
綜合相關分析顯示,自2018年以來,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持倉持續(xù)下降。去年12月,中國持有量降至7590億美元,為2009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
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還顯示,持有美債的前20大經濟體,持倉規(guī)模都在1000億美元以上。其中,美國的近鄰加拿大持有4262億美元,居第五。瑞士也達3116億美元,居第十。以當月增持量計,開曼群島和挪威最多。
在9.05萬億美元美債總持倉中,外國官方占39252億美元。
近10年中國持有美債變化 來源:CEIC
觀點:中國不會把美債武器化
市場上長期存在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作為美國的大債主,就有和美國博弈的“金融武器”,可以通過集中拋售美債,壓低美債價格,推高其收益率,從而推高美國政府的借貸成本,影響股市,削弱美元等。
貿易戰(zhàn)局勢越發(fā)緊張之際,這一觀點再次被人們談及。但分析認為,中國逐步減持美債主要是優(yōu)化資產配置,部分是地緣政治動因。
Reuters報道,前美國財政部官員、現(xiàn)任外交關系協(xié)會(CFR)高級研究員Brad Setser認為,中國3月減持美債的目的可能不是為了去美元化,而是為了調整其投資組合結構,把持有的美債久期縮短。
WSJ此前也分析稱,中國不會以拋售美債作為報復美國的“王牌”,因為一旦中國拋售,美國國債價格暴跌,會導致中國目前價值逾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出現(xiàn)巨大損失,并大大削弱其管理本幣和扶持經濟的能力。
但文章同時指出,中國政府也一直在逐步減少美債持倉,一方面是增加對其他資產的投資來提高回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回應緊張的中美關系。
英國上位的背后
以英國名義持有的美國國債,過去十余年不斷增高。有分析認為,中國和日本嚴重依賴貿易順差和貨幣策略來購買美債,而英國的竄起更多與倫敦金融城作為全球資本中介的角色有關。
倫敦的金融機構管理著來自美國科技巨頭、制藥公司和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當這些客戶購買美國國債時,這些持有量會以英國的名義顯示,即使資金并非來自英國本土。
盡管如此,英國國內投資者,包括養(yǎng)老基金和銀行,也為了安全起見一直在購買美國國債。由于英國經濟仍在感受英國退歐的影響,國內債券提供更高但風險更大的回報,許多投資者更傾向于美國國債的安全性。即使 2025 年 4 月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達到 4.592%,英國買家的需求依然強勁。
日本憑借出口收入穩(wěn)居榜首
日本持有的 1.13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建立在數十年向美國出口汽車、電子產品和機械的基礎之上。這些出口帶來了大量美元,最終流入日本銀行。
日本銀行將這些美元兌換成美國國債,作為管理外匯儲備和防止日元過度升值的一種方式,這有助于保護其出口經濟。目前,日本的外匯儲備總額為1.27 萬億美元(3月份數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國國債。
個人投資者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像政府養(yǎng)老投資基金和日本生命保險這樣的大型機構,希望獲得能夠匹配其長期負債的穩(wěn)定資產。由于日本債券收益率極低,這些機構將目光投向了海外。
日本持有的美國國債曾在2016 年達到13160億美元的一個峰值,但此后持續(xù)收縮,2019年后回升,至2021 年 11 月達13255 億美元的最高峰。該國有時會拋售美債以支持日元。2024 年第三季度,日本拋售了 619 億美元以幫助其貨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