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藝術展是當今最知名的藝術博覽會,以其悠久歷史和巨大交易額而被視為是全球藝術市場的“晴雨表”。
澎湃新聞獲悉,巴塞爾藝術展近日宣布了其首個年度獎項計劃——首屆巴塞爾藝術獎(The Art Basel Awards)的36位獲獎者名單,包括大衛·哈蒙斯、裝置藝術家塞西莉亞·維庫尼亞、雕塑與影像藝術家瑪利亞姆·本納尼等。其中,曹斐與潘岱靜是獲得該獎項的中國藝術家。
澎湃新聞了解到,與傳統聚焦單一成就的獎項不同,巴塞爾藝術獎(Art Basel Awards)的設立強調贊頌而非競逐,表彰在藝術界產生深遠影響的重要實踐。獎項涵蓋九大類別,全方位展現藝術界的廣度與深度。其中,三項藝術家類別分別表彰新銳人才、成熟的中生代藝術家以及傳奇標桿。另外六個類別則聚焦推動藝術發展進程的策展人、博物館、贊助人、幕后推手、跨領域創作者及媒體貢獻者。
巴塞爾藝術獎(Art Basel Awards)
對此,巴塞爾藝術展行政總裁Noah Horowitz說,“通過這項計劃,巴塞爾藝術展將為藝術界的核心力量創造更多機會,開辟跨行業交流與合作的新途徑,并加強我們與核心觀眾及新興觀眾的聯系。”巴塞爾藝術展展會及展覽平臺總監Vincenzo de Bellis則說,“巴塞爾藝術獎是一封寫給藝術界的情書,獻給那些以遠見照亮未來的藝術家,也向那些以無與倫比的藝術體驗改變世界的無名英雄致敬。該獎項也是一封邀請信,鼓勵藝術界的所有人大膽追夢。”
部分獲獎者照片
據悉,巴塞爾藝術獎的獲獎者由國際專家評審團評選產生,成員包括:沙迦藝術基金會總監胡爾·卡西米;巴塞爾美術館館長艾琳娜·菲利波維奇;已故策展人柯尤·科沃;紐約迪亞藝術基金會總監杰西卡·摩根;倫敦蛇形畫廊藝術總監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圣保羅MASP美術館館長阿德里亞諾·佩德羅薩;香港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邁阿密佩雷斯藝術博物館館長富蘭克林·瑟曼斯;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
在評審團成員中,已故策展人柯尤·科沃(Koyo Kouoh)是近期藝術界為之惋惜的人物。柯尤·科沃于1967年出生于喀麥隆,于今年5月10日在瑞士巴塞爾的一家醫院去世,終年57歲。去年12月,柯尤·科沃被任命為第61屆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總監。就在去世前幾天,她剛剛確定將于近日公布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標題和主題。科沃也是威尼斯雙年展歷史上首位非裔女性策展人。她的丈夫菲利普·馬爾(Philippe Mall)與兒子吉布里爾·施梅德(Djibril Schmed)向《紐約時報》證實,她因癌癥去世,確診時間距她去世僅數周。
已故策展人柯尤·科沃
科沃以對開普敦Zeitz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變革性領導而聞名,該機構是非洲最大的當代藝術博物館之一。威尼斯雙年展組織方在一份聲明中寫道,她的去世“給當代藝術界以及有幸認識和欽佩她的非凡人格和智慧的國際藝術家、策展人和學者群體留下了巨大的空白”。目前尚不清楚由她策劃的雙年展計劃是否會繼續執行。
今年的巴塞爾藝術獎獲獎者包括藝術家大衛·哈蒙斯,裝置藝術家塞西莉亞·維庫尼亞、雕塑與影像藝術家瑪利亞姆·本納尼,時裝設計師格蕾絲·威爾士·邦納,策展人坎迪斯·霍普金斯,安迪·沃霍爾基金會主席喬爾·瓦克斯,迪拜賈米爾藝術中心,作家內加爾·阿齊米以及倡導原住民、有色人種、女性身份群體的藝術工作組織Art Handlxrs*。
大衛·哈蒙斯,獲得典范藝術家獎
其中,大衛·哈蒙斯于1943年出生于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于1974年定居紐約。在過去的五十年里,哈蒙斯創作了一系列風格多樣的作品,探索非裔美國人的生活體驗以及這一種族在美國社會中的角色。20世紀60年代末,他在洛杉磯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并深受黑人藝術運動、達達主義以及貧窮藝術的影響。他最早的代表作是創作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身體印記”系列。移居紐約后,哈蒙斯放棄了二維作品的創作,轉而將創作重心完全放在雕塑拼貼、裝置和表演上,并運用一些具有挑釁性的材料,例如大象糞便、雞塊、頭發和廉價葡萄酒。他經常運用諷刺和幽默來直面其創作核心中的文化刻板印象和種族問題。
塞西莉亞·維庫尼亞,獲得典范藝術家獎
塞西莉亞·維庫尼亞是一位詩人、藝術家、活動家和電影制作人,她的作品探討了現代世界面臨的緊迫問題,包括生態破壞、人權和文化同質化。她在智利圣地亞哥出生長大,自20世紀70年代初推翻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的軍事政變后一直流亡海外。1974年,她在倫敦與他人共同創立了“民主藝術家”(Artists for Democracy)組織。20世紀60年代中期,她在智利創造了“不穩定藝術”(Arte Precario)一詞,將其作為一種獨立的、不受殖民影響的全新類別,用來描述她那些由碎片和消失在景觀中的結構組成的藝術作品。2022年,她在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上榮獲終身成就金獅獎;時裝設計師格蕾絲·威爾士·邦納曾榮獲眾多獎項,包括 LVMH 青年設計師獎 (2016) 和 CFDA 國際年度男裝設計師獎 (2021)。她的藝術實踐則涵蓋策展、電影制作和出版等領域。2019年,她在蛇形畫廊策劃了她的首個機構展覽,近期她在維也納啟動了一項為期四年的研究項目,名為“批判與希望之間”(Between Critique and Hope),該項目試圖以非洲、大西洋的音樂和藝術形式的多元節奏為原則,開展一種另類的檔案實踐。
曹斐,獲成就藝術家獎
在獎獎者名單中,也包含了中國藝術家曹斐與潘岱靜。其中,曹斐獲成就藝術家獎。她于1978年出生在廣州,現居北京。二十多年來,她一直在記錄中國快速的城市化和數字革命。她廣受好評的電影、攝影作品和大型裝置藝術,為觀眾呈現了新千年令人眼花繚亂、瞬息萬變的驚險刺激;而潘岱靜則獲新銳藝術家獎。她于1991年生于貴陽,其創作游走于視覺藝術與音樂之間,作品媒介涵蓋電影、聲音、表演、編舞、裝置和雕塑等多種形式。
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Ho Tzu Nyen)的作品是對東南亞多元文化身份的長期探究。其作品涵蓋藝術史、戲劇、電影、音樂和哲學等諸多領域。他的作品將神話敘事與歷史事實相融合,從而調動起人們對歷史、歷史書寫和歷史傳承的不同理解;雕塑與影像藝術家瑪利亞姆·本納尼創作了開創性的影像裝置和雕塑,其創作靈感源自全球文化在網絡上的傳播。她的作品通常植根于摩洛哥人線上線下生活的點滴,展現了當代文化流動的混合性。
2024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現場,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2024年巴塞爾藝術展巴黎展會現場,圖片由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據悉,獲獎者將于6月19日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展期間接受表彰,并通過貫穿全年的全球宣傳活動獲得推廣。他們還將作為焦點人物出席首屆巴塞爾藝術獎頒獎峰會(Art Basel Awards Summit)。年底前,36位獲獎者將啟動同行評選程序,通過內部投票推選出12位金獎得主,分享約30萬美元的獎金。金獎得主將于2025年12月在邁阿密海灘巴塞爾藝術獎官方之夜揭曉。
完整獲獎者名單
典范藝術家:
大衛·哈蒙斯(David Hammons)
盧貝娜·希米德(Lubaina Himid)
瓊·喬納斯(Joan Jonas)
安德里安·派普(Adrian Piper)
貝蒂耶·薩爾(Betye Saar)
塞西莉亞·維庫尼亞(Cecilia Vicu?a)
成就藝術家:
奈里·巴格拉米安(Nairy Baghramian)
托尼·科克斯(Tony Cokes)
曹斐
易卜拉欣·馬哈馬(Ibrahim Mahama)
德爾西·莫雷洛斯(Delcy Morelos)
何子彥(Ho Tzu Nyen)
新銳藝術家:
穆罕默德·阿爾法拉杰(Mohammad Alfaraj)
瑪利亞姆·本納尼(Meriem Bennani)
潘岱靜
索達特·伊斯梅洛娃(Saodat Ismailova)
莉迪婭·歐拉曼(Lydia Ourahmane)
索菲婭·薩拉查爾·羅薩萊斯(Sofia Salazar Rosales)
跨領域創作者:
Formafantasma
賽迪亞·哈特曼(Saidiya Hartman)
格蕾絲·威爾士·邦納(Grace Wales Bonner)
贊助人:
安定山(Shane Akeroyd)
瑪雅·霍夫曼(Maja Hoffmann)
喬爾·瓦克斯(Joel Wachs)
美術館與藝術機構:
ART + PRACTICE
迪拜賈米爾藝術中心(Jameel Arts Centre)
RAW Material Company
策展人:
坎迪斯·霍普金斯(Candice Hopkins)
莎奈·雅韋里(Shanay Jhaveri)
恩吉·朱(Eungie Joo)
藝術推動者:
Art Handlxrs*
Gasworks / Triangle Network
桑德拉·特吉曼(Sandra Terdjman)
媒體與敘事者:
內加爾·阿齊米(Negar Azimi)
芭芭拉·卡薩維基亞(Barbara Casavecchia)
The Journal of Curatorial Studie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