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內輔助駕駛行業迎來關鍵轉折點。
用戶對輔助駕駛的訴求從“有無”轉向“優劣”。當車企扎堆宣傳“城市NOA”“全場景覆蓋”時,用戶卻在社交平臺吐槽“變道邏輯像新手”、“突然剎車嚇一跳”等言論。
整個行業都面臨一個尷尬的現實,技術參數與用戶體驗正在嚴重割裂,輔助駕駛不僅要保障用戶安全,更要能提供安全感。這種割裂的背后,是智能駕駛技術路線之爭的縮影。
當技術狂歡遇到安全性質疑,方顯各家底色。而誰又能讓用戶用車既安全又安心?
元戎啟行正試圖打破這一僵局。
目前,端到端模型仍是行業的主流模型,市場上搭載城市NOA功能的高性能輔助駕駛系統背后幾乎都搭載了端到端模型。端到端模型架構類似于人類的神經網絡,優勢是決策、行動更擬人,使用范圍更廣,人機互動能力更強。
不過,端到端模型也有諸多需要優化的地方。例如,端到端模型有“黑盒問題”,模型輸出的行為存在不可解釋性。并且,端到端模型還不能真正理解人類的駕駛習慣,分辨限行、潮汐車道以及不同車牌的含義。曾有第三方測評機構模擬測試:當系統突然執行緊急變道時,超70%用戶表示“不知道車輛為何這樣選擇,感到不安”。
為此,元戎啟行進一步推出了VLA模型(視覺-語言-動作模型)。VLA模型基于端到端架構,融合了大語言模型,能夠精準補齊端到端模型的短板。
首先,VLA模型中的語言模塊,能夠解釋模型輸出行為的原因,讓用戶感到更安心,為用戶提供更強的安全感。其次,在大語言模型的加持下,VLA模型可以理解復雜的語音信息,不會犯低級錯誤,能夠解讀潮汐車道、可變車道與應急車道的駕駛規則,安全性能更強。
在目前的輔助駕駛領域,能夠推出VLA模型的企業主要有元戎和理想。從技術領先性和量產經驗的維度綜合考慮,元戎啟行和理想在國內智駕的技術上已經處在領先地位。
為什么是元戎啟行?
2019年元戎啟行在深圳成立。成立之初,元戎就向市場帶來了顛覆性的多傳感器前融合技術。該技術為后續BEV+Transformer的感知技術新范式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目前“BEV+Transformer”的前融合式感知方案,已成為感知技術的主流方案。
2023年,當行業仍依賴高精地圖時,元戎啟行便率先推出“無圖”方案,即Mapfree方案。元戎的Mapfree方案在導航地圖覆蓋的范圍內,就能開啟“點到點”的輔助駕駛功能。成本層面,導航地圖的成本僅為高精度地圖的1/3,讓輔助駕駛落地真正成為了可能。
成本優勢迅速轉化為市場競爭力。憑借著Mapfree方案,元戎啟行迎來了“懂”它的人。2023年,元戎啟行與長城達成深度技術合作,成為新款魏牌藍山的智駕供應商。為了回饋長城的賞識,元戎將最新研發成果端到端模型部署到長城的新款藍山上。
2024年8月,新款藍山上市即爆款,短短4個月,銷量突破3萬輛,一度把元戎啟行送上了四季度城區高階智能輔助駕駛供應商市場的前列,拿下了15%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長城也從賞識到篤定,向元戎啟行投資1億美元。
這是元戎啟行獲得的第6輪融資。此前,元戎還獲得了來自阿里巴巴的3億美元的融資。元戎啟行表示,資金將會用于夯實國內量產業務,拓展海外業務以及為研發布局VLA模型等前沿技術。
資金的充裕,讓元戎在前沿技術的研發以及市場層面有更多話語權。現在的元戎迎來了定點的爆發,相繼獲得多家主機廠的合作。截止到2025年初,元戎宣布已經有10款車量產下線,涵蓋SUV、越野車和MPV等車型。其中,有超過5款量產車將搭載VLA模型。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乘用車L2及以上輔助駕駛達到55.7%,預計2025年將分別達到65%。在未來兩三年內,L2級基礎智駕功能將逐漸成為新車的“標配”。
輔助駕駛行業正在經歷從“技術炫技”到“用戶價值”的范式轉移。元戎啟行的故事或許不夠性感——沒有顛覆性口號,沒有創始人熱搜,但其“成本-安全-體驗”的鐵三角邏輯,恰恰踩中了行業痛點的最大公約數。
當喧囂退去,市場終將獎勵那些“解決問題的人”,而非“制造概念的人”。元戎啟行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