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 1
裊裊炊煙
小時候,我喜歡看炊煙。
風和日麗的時候,炊煙是直線上升的;風吹的時候,炊煙是斜著升起的;下雨的時候,炊煙也是裊裊升起的。
誰家有喜事了,炊煙就像在跳舞,鄉村的炊煙一起升起,和諧而美好,它們像小鳥在歌唱,像歲月在撫琴,向著白云深處遠游。
快放學了,背著書包,遠遠地看見家里的炊煙,心怦怦直跳,趕緊往家的方向跑。
放著牛兒,看見家里的炊煙升起,就把牛兒和夕陽趕下山。炊煙是母親的忙碌,是家的溫暖。
后來,我走出了大山,到了大都市,一年又一年,時光飛逝,我發現鄉村越來越老了,越來越瘦了,炊煙也見得少了。
媽媽在家里依然保留著一個老灶。每次回家,母親要揉面、發面,把一大團子面靜置在面盆里。
而后,往鍋里添水,往灶膛添柴,引燃,把面切成大小相等的劑子,用手做成圓狀,貼于鍋周。
添柴是有技巧的,開始大火,等鍋蓋冒氣了就轉小火,鍋蓋四周要蓋平,再用棉布密封,蒸上十來分鐘,揭開鍋蓋,一個個熱氣騰騰汽粑饃胖乎乎映入眼簾。
PART 02
深深眷念
家向南的方向,住著伯母。伯母街上有房,她卻不住,執意住在鄉下,種田種菜養牛。
快過年了,她家要殺豬宰羊。我和家人給她拜年,她腰椎不好,強直著腰,但臉上帶著紅光,招呼我們坐下,喝水,吃零食,自己在廚房忙碌了起來。
炊煙久久地升起,快到中午一點,伯母端上來一二十盤菜。每一道都土香土香。
尤其那一大鍋胡蘿卜燉羊肉,放些香菜,羊肉帶點膻味,胡蘿卜香甜軟爛,盛了一碗,伯母再給我盛一碗,一邊吃,伯母還一邊做菜,那炊煙是緩慢上升的,溫暖而持久的。
家往東的方向,是白云深處,大山深處,還住著我的三媽。過年了,親戚都喜歡往她家跑,因為她好客,手藝好。
來客人了,三媽總是圍上圍布,站在專門為她加高的磚上,圍著灶臺,干凈利索做上一二十碗菜。
她做的香腸,是自己養的豬殺了肉灌的,再經過太陽曬和煙火熏,可以說是天下最回味的香腸。
喝了酒,吃了飯,最后三媽還把香噴噴的米飯鍋巴加水熬一鍋稀飯。我們都吃上一碗,濃香沁人心脾。
每次回家鄉,都往白云深處覓炊煙。
我不喜歡往城市富裕親戚家跑,更喜歡往山溝溝窮親戚家跑,在我眼中,他們更舍得,更熱情,更好客,飯菜更香。
他們堅守的炊煙放飛希望,放飛幸福,放飛快樂,放飛榮光,是游子一種濃濃的情懷,一種淡淡的鄉愁,一種深深眷念,是鄉村堅不可摧的根。
故鄉不死,炊煙不亡。
作者:楊兵
圖片:新華社
設計:靳韞瑜
編輯:倪楊金子
策劃:李蕓聰 倪楊金子
監制:王巖 高雅
主播丨李容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