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春晚,有六位主持人。
三位男士是趙忠祥、王剛和姜昆,而三位女士,分別是劉曉慶、方舒和顧永菲。
當(dāng)年,央視曾專門做過民意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喜歡三位女主持人的觀眾群體,背景差異很大。
一身書卷氣的顧永菲,最受知識分子觀眾的歡迎,方舒的形象有親和力,大學(xué)生們比較喜歡她,而活力四射、生命力旺盛的劉曉慶,是工人、農(nóng)民觀眾最喜歡的主持人。
這三位女士,還具備一個十分有趣的“共同點(diǎn)”。
顧永菲的代表作,是1984年電影《雷雨》里的繁漪;1985年,方舒演了電影《日出》里的陳白露;早在1981年,劉曉慶就出演了電影《原野》里的金子。
《雷雨》、《日出》和《原野》,被稱為曹禺先生的“生命三部曲”。
所以有人打趣說,顧永菲、方舒和劉曉慶,都是“曹女郎”。
南通的顧氏家族,頗有些藝術(shù)基因,而顧永菲和《雷雨》,大約是有些緣分的。
她的祖父顧儆基創(chuàng)辦過實(shí)驗(yàn)中學(xué),她的伯父顧而已也曾是電影明星。
她的父親和母親,一個劇作家,一個廣播電臺播音員。二人年輕時就演過《雷雨》,一個是“魯貴”,一個是“四鳳”。
顧永菲本人,干脆來了個“大滿貫”,她先后演過四鳳、繁漪和魯媽三個角色。
她的人生也跌宕如戲。
顧永菲出生于1946年,16歲就考入上戲?qū)W習(xí)表演,但是直到31歲時才真正從影。
1981年,她第一次在電影中擔(dān)任主角,1984年,38歲的顧永菲終于一舉成名。
1985年的金雞獎,“繁漪”出乎意料地輸了,輸給了唯一的“對手”,“黃山姑娘”龔玲玲。
顧永菲的演技和藝術(shù)成就,不需要獎杯來證明。
演四鳳時她還在中學(xué)讀書,演繁漪時,她的年齡剛剛好。
1984年,上影的《雷雨》,是孫道臨先生自編、自導(dǎo)、自演的第一部作品。
好導(dǎo)演與好演員總是互相成就。
為了表現(xiàn)出繁漪身上的“文氣”,孫先生指導(dǎo)顧永菲閱讀李清照的詩詞;顧永菲深思熟慮后設(shè)計的表演橋段,常常讓孫先生驚喜。
在孫道臨先生的鏡頭下,繁漪復(fù)雜、美麗、陰鷙、優(yōu)雅又癲狂。
她像是天上的繁星,不慎墜入周家這潭死水,偶然泛起一陣漣漪,最終徹底沉入深淵。
她痛苦、渴望、壓抑、掙扎、呼喊、爆發(fā)、崩潰,一如破壞力極強(qiáng)的夏日雷雨。
這是戲劇史上最有魅力的女性形象之一,曹禺先生本人也給予盛贊。
86年春晚過后,顧永菲息影長達(dá)十多年,直到1989年,陳凱歌導(dǎo)演請她回來,出演《荊軻刺秦王》里的“趙姬”。
2004年,潘虹版的全明星話劇《雷雨》中,也有顧永菲的重要戲份。
二十年物是人非,38歲是繁漪,58歲是魯媽。
86年春晚后,劉曉慶出演胡玉音,把金雞獎收入囊中。
1986年,方舒出演“西太后”,于次年走入第一段婚姻。
三位明星的人生,在春晚舞臺上短暫交集之后,各自奔往不同的方向。
本文為我來我看見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