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傲 FIIO
JM21 / M21
類型:便攜播放器
售價:¥1199 / ¥1999
“播放器像是功能比較全面的‘隨身HiFi管家’,過去在玩家預算不足的情況下,這個‘管家’的各方面體驗很難做到盡善盡美。而JM21和M21的出現則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我之前的看法,尤其是M21,它在不到兩千元的價位上給出了相當高分的綜合體驗,是非常理想的入門型號。”
困局
熟悉咱耳邊事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咱們最開始就是發源于百度國磚吧的,對于近六七年市面上比較主流的便攜播放器型號,我作為吧務組的一員基本上也都用過,還給不少吧友提供過購買建議。不過隨著近些年小尾巴這類手機外設的日趨成熟,很多初燒、低預算玩家對于入門播放器的需求就沒那么高了,畢竟小尾巴用起來確實很方便,搭配得當的情況下也能夠有可圈可點的聲音表現,兩千元以下價位的入門級播放器一度面臨音質與體驗難以兼顧的困境。
飛傲于去年年底推出了一臺千元級播放器JM21,在驍龍680這顆SoC的加持下,它的操作體驗煥然一新,加上不錯的聲音水平和擴展性,在由小尾巴所統治的入門市場反倒成了熱門播放器,還曾一度斷貨。JM21的先行取得了巨大成功后,飛傲最近終于在2K檔價位上推出了一臺各方面配置都更完備的型號——M21,并正式接過了M11S作為飛傲“中堅力量”的重任。
客觀體驗
M21在使用體驗上兼具小巧輕便與操作流暢兩大優勢,其擴展性在同級別播放器中也是非常突出的。在整個安卓播放器市場上,M21都算是相當小巧的類型,且它的整機重量還不到200g,單手握持感仍十分優秀。M21的電池容量則為4000mAh,它還支持PD3.0的快充協議,僅需1.5小時即可充滿電,官方標稱的平衡口續航時間可達12.5小時,與我在日常使用的體驗基本一致。另外,M21還有一個獨立的“POWER IN”供電口,使用該口接電源時可以開啟大耳模式,并獲得每聲道最高950mW(32Ω)的強勁輸出功率。
JM21和M21皆具備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們作為便攜數字轉盤也非常好用,交互體驗優秀且都支持同軸輸出,這其實也算是飛傲家播放器的“經典玩法”了,多年以前飛傲X5K同軸鏈接MOJO作解碼再接aune B1耳放的捆綁方案就是我的主力便攜前端。畢竟X5K的PO口確實談不上多好聽,但它的交互體驗在當時還是很不錯的,同軸輸出的數字信號質量也足夠高,這樣就可以繞過MOJO一代那孱弱的USB界面了,能夠起到1+1>2的效果。
JM21和M21的主控芯片驍龍680在性能上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不過受限于成本,JM21的運行內存僅為3GB,如果是流媒體場景下使用目前日益臃腫的主流APP加載還是略有卡頓,而M21的運行內存為4GB,它的操作體驗會更流暢,顯然是更完整且合理的配置方案。在JM21的基礎上,這次飛傲也引入同軸抖動降低技術對M21的同軸數字輸出質量進行進一步優化。這些天我經常使用M21的同軸輸出接飛傲旗艦臺式一體機K19以及便攜解碼耳放Q15,聲音會比用手機做轉盤時更安定,背景更為純凈通透。
平時有關注飛傲的朋友應該都注意到了他們近兩年玩“復古流”玩得不亦樂乎,不僅真的推出了磁帶機、CD機、黑膠唱機甚至還有收音機,還在很多其他類型的設備上用了復古式的設計語言,這次又在M21上整出了個新活。M21的機身背面有一處觸點,當把它裝入另購的磁帶機風格保護殼后,就可以通過殼上的實體按鍵來完成一部分交互操作,長按殼上的多功能按鍵還可使M21顯示出磁帶樣式的動態屏保,跟隨音頻格式自動切換主題色,情緒價值拉滿。不過套上這個殼后,一部分交互還是要通過觸屏才能實現,有點不太方便,且機器整體會變大一圈,略犧牲了便攜性,對于極致的實用主義玩家來說就不太建議購買這個保護殼了。
聲音表現
單看解碼芯片的話,JM21和M21用的都是CS43198,只是JM21用了兩顆,而M21則是由四顆組成的矩陣式解碼電路,二者的聽感不盡相同。簡單來說,它們大體上都屬于均衡微暖的流行聲,稍稍強化了中低頻的氛圍感,但M21的信息量更充沛,且人聲的音色被打磨得更為細膩順滑,對于泛流行樂愛好者來說會更抓耳一些。
此次M21的人聲聽感算是飛傲家族中相當獨特的存在,它的人聲口型較大且具備一定的音染,靈動而不乏中氣。例如在聽梁靜茹《愛久見人心》這部專輯時,首先能夠感受到它對于齒音的打磨處理比較明顯,梁靜茹那標志性的齒音在其演繹下能夠呈現出較為圓潤耐聽的質感。其次,它的人聲雖然是比較有厚度的,但喉音和鼻音又并不會過重,既能夠表現出梁靜茹聲線中干凈通透的特點,亦可將其嗓音中的力量感刻畫得較為生動。這樣的中頻風格不僅適合聽女聲,聽玉置浩二或者陳奕迅這類比較厚實且帶有一定顆粒感的男聲時也有很高的普適性。
M21的低頻聽感也比較有特點,它的低頻下潛不算深,但量感較足,同時得益于較好的聲像分離度,這樣的低頻并未使M21的聲底變得混濁,低頻混響可以很自然地彌散開,既有氛圍感還不會淤積或是掩蓋到中頻部分,比較適合聽一些搖滾樂或者ACG燃曲。M21的高頻聽感偏柔和,有著自然的泛音表現,比較適合聽節奏較為舒緩的小編制管弦樂、鋼琴曲目,例如用它欣賞李斯特的《鐘》時,鋼琴高音區清脆悅耳的基音與豐富的泛音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仿若弦樂般絲滑流暢的音色,能夠讓聽者腦海內形成仿若一連串的小鐘齊鳴般的畫面。
相比于JM21,M21在聲音密度上明顯要更出色一些,全頻段的聲音細節都更為豐富,搭配市面上主流的5K以下價位耳塞時,它也基本不會在信息量上拖后腿。從風格上講,JM21和M21都不是大開大合的類型,它們的聲場規模和動態水平與更高階的播放器(如自家的M23)相比也存在明顯差距,場面感和氣勢稍遜,不太適合聽比較嚴肅的大編制曲目。
玩法思路與搭配分享
飛傲FF1
雖然從外觀上來看,飛傲自家采用了笛管設計的入門平頭塞JF11更具復古氣質,看上去就和M21&JM21非常搭,但它全頻段的解析力與自家百元級平頭塞FF1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后者的聲音水平在入門級平頭塞里還是要更具代表性,因此我主要還是用FF1來搭配這兩臺播放器,并為其更換了聲音傳遞最直接、聽感最中正的空心膠套,搭配效果會更直觀。FF1的人聲屬于比較薄亮的風格且人聲有一定的距離感,通常我會希望優先為其增加一點中頻厚度,并把人聲稍稍拉近,選擇價格比較便宜的JM21已然可以較好地滿足這兩點,非常適合實用主義和追求高性價比的玩家。使用M21搭配FF1的話,雖然多數情況下,它的人聲質感還是會更細膩一點,但就FF1以及許多其他入門平頭塞來說這個提升幅度都不算太大,因此我認為對于主玩入門平頭塞的玩家來說還是JM21更為實在。
飛傲FH9
FH9雖然已經是一款多年前的型號了,它如今也有了后繼者FH19,但我一直都很喜歡它那寬松舒適的聲底,因此我仍把它保留在手中,這些年也為其搭配過不少前端、線材、耳套,算是有一定的搭配心得。FH9對于前端的控制力要求不低,通常來講,倘若隨意用一條中低端小尾巴來搭配FH9的話,就很容易得到一個結像松散且粗糙的人聲聽感。除此之外,我們也應當注意風格上的互補性,FH9本身的人聲質感是比較直白的,對于主聽流行的玩家來說,我通常比較推薦用人聲音色比較靈動的播放器來與其搭配,M21就可以比較好地滿足這點,它可以比較顯著地提升FH9的人聲細膩度,這一點是JM21以及飛傲自家的旗艦小尾巴KA17都難以企及的。
不過略顯遺憾的是,M21并不能將FH9的聲場潛力完全發揮出來,這套搭配下的橫向聲場稍顯擁擠,對于古典樂聽得比較多的FH9用戶來說,使用外接電源的KA17與其搭配反而是相對更合理的選擇,橫向聲場的規模會更理想一些。
飛傲FT1
FT1是一款下限和上限都不算低的入門封閉式大耳,不低的下限體現在它對于驅動力的要求上,使用像KA15這種幾百塊的中端小尾巴推往往就不會出惡聲,甚至還能夠呈現出比較扎實的聲音框架。但這并不代表FT1就沒什么潛力可挖了,它的解析力水平較高,搭配信息量高的前端才可更充分地發揮其優勢,使用驅動水平較高的臺式設備還可進一步提升FT1聲底的安定感。因此在M21外接電源并開啟大耳模式的情況下,它驅動下的FT1狀態就明顯好于JM21,不僅聲音密度更高,聲底也更沉穩且耐聽,有點近似于使用入門臺機的搭配效果,這對于入門便攜設備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總結
在過去的兩三年里,我確實很少會建議總預算在5K以下的新玩家選擇便攜播放器,因為比起入門級播放器,小尾巴更加簡單高效且價格低廉,例如飛傲自家的KA17,不足千元即可收獲相當不錯的聲音水平,能夠為耳機讓出更多的預算。但小尾巴作為手機的外接設備,需要高度集成化的電路設計且往往沒有多少冗余的功能,還會占用手機的充電口,有時也會顯得累贅。而播放器則更像是功能比較全面的“隨身HiFi管家”,既可完全脫離手機獨立作戰,也擁有較強的擴展性,更理想的供電條件和更自由的音頻電路設計能夠使其聲音擁有更高的上限水準,只是過去在玩家預算不足的情況下,這個“管家”的各方面體驗就很難做到盡善盡美了。
而JM21和M21的出現則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我之前的看法,尤其是M21,它在不到兩千元的價位上給出了相當高分的綜合體驗,飛傲復古風的巧妙設計在它身上也呈現得愈發圓融,它那溫暖且細膩的聲音風格尤其適合泛流行樂愛好者,是非常理想的入門型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