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不少微投號稱可以做到“0色差”,多少不免讓人有點震驚,這個世界上真的有“0色差”的投影機嗎?
隨著投影技術的不斷發展,1080P/SDR的機器已經可以把色準做得非常好了,近些年UHD標準下也越來越好。通過精準的光源控制、色彩調校算法和高質量的光學元件等可以把色差控制在極小的范圍,校準后△E 值能降低到小于 1 甚至更低。
△E(Delta E )是用于量化顏色差異程度的指標,由國際照明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制定,用于量化熒幕所顯示兩種色彩之間的差異。△E數值表示的是顯示色彩與輸入內容的原始色彩標準之間的差異。△E值越低就表示色彩越準。
從人眼視覺感受來講,△E大于3時可以明顯地看出顏色差異;△E在1和3之間的話只有經過專業訓練、對色彩敏感度很高的人才可能分辨出細微差別;而△E<1的色彩偏差就很難察覺了,但是就目前的技術,要說做到完全沒有色差,我覺得還不現實。
原因有4點,這一切還要從投影技術原理說起。
1、成像原理
投影機通常是通過內部的光源發出光線,照射到顯示芯片(DLP 芯片、LCD 液晶面板等)上,經過芯片對光線的調制、處理后,再通過鏡頭將畫面投射到幕布或者墻面等投影面上成像。
在這個過程中,最不可控的是鏡頭到幕布這段,不同的幕布類型、尺寸、顏色都會直接影響最終我們看到的畫面色彩。未經現場校準,誰敢說可以達到0色差?
如果你說“0色差”是光源,那就是像標稱“光源亮度”一樣耍流氓了。
2、環境影響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調色師在后期工作室用的那種監視器,如果遮光不是很良好的話,顯示器側面會有一個遮擋結構,為什么呢?
因為環境光的顏色、強度等都會對顯示器造成影響,不管是顯像管還是液晶屏,而對投影機來說,環境光更是災難性的。
環境光照在銀幕上,對投影顯示色準影響會非常大,而且環境溫度、濕度等也可能影響投影機內部光學組件和電子元件的性能,進而影響色彩準確性。
對色彩要求嚴格的話,必須根據使用環境進行現場的校準,才能盡量發揮出最佳狀態。
調色準挺累的,需要反復測量反復校正,沒幾個小時 搞不下來,評測投影機就是純體力活……
所以不考慮使用環境談色準,還是耍流氓。
3、光源特性差異
玩投影的發燒友應該還有印象,第一批激光投影機出來的時候,幾乎都有很嚴重的色偏問題,有的偏紅、有的偏紫、還有的偏綠,這些特征明顯的機器我基本都遇到了……
即使是新一代高質量的光源甚至三色激光,目前也并不完美,光源本身的光譜特性、強度穩定性等因素都會影響色彩表現。
而燈泡光源衰減速度會更快,理論上用一段時間就應該重新校準一次。
當然并不是說激光和LED就沒有衰減,激光一旦衰減了想換燈泡都沒辦法,相當于整機消耗品。
也就是說即便你剛拿到手色彩是準的,用一段時間可能也不準了。
4、制造工藝局限
現代工業生產過程中,盡管有高精度的生產設備和嚴格的質量管控,但光學鏡片的打磨、裝配等環節也很難做到絕對完美。整條光路上細微的工藝誤差積累起來,也可能會變成大問題。
不同批次生產的光源也可能存在細微的不一致(為什么功放的功率管要配對?就是為了降低生產環節的誤差),這就可能導致色彩的初始差異,很難保證每一次、每一臺投影機都做到0色差。
所以目前來說,我覺得嚴格意義上的“0色差”投影機并不存在。
雖然你可以說△E<1肉眼很難分辨,就算 0 色差,但是 當空氣中氰化鉀濃度達到每立方米 0.002克左右時,人吸入就可能中毒,你能說 0.002克等于0嗎?
當然,如果能把色準做到 △E<1,已經非常棒了,普通人眼已經無法分辨差異,比如最近發布的 堅果 N3 Pro和海信C3系列三色激光投影機:《 》,從參數來看,相當的驚艷,新片促銷再算是國補只要幾千塊,相當于直接618活動價,性價比高高的。
相關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