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明見局
作者|張典
業績增長乏力,業務結構失衡
盡管康師傅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7.34億元,同比增長19.79% ,但營收僅為806.5億元,同比微增0.3%。與業務相近的統一企業中國相比,差距明顯。統一2024年營收增速達6.09%,歸母凈利潤也有10.92%的兩位數增長。
有業內人士人士深入分析康師傅的業務板塊發現,情況或許稍顯嚴峻。其核心業務方便面營收284.14億元,同比減少1.3%,已連續兩年萎縮。高價袋面收入下滑6.3%,中價袋面下跌13.8%,即便經典容器面有3.7%的增長,也無法挽回整體頹勢。
飲品業務方面,營收516.21億元,微增1.3%,營收結構來看較為依賴茶飲品。除茶飲品營收增速達8.2%外,水和果汁飲品兩個品類分別下滑6.7%、9.4%,碳酸飲料基本持平,其他類產品降幅高達10.4%,業務結構失衡,讓投資者擔憂這會不會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呢?
高管薪酬高,高負債卻現“掏空式”分紅?
從盈利能力來看,有投資者發現康師傅或許存在難以與同行抗衡的情況。2024年其毛利潤率33.1%,凈利潤率僅5.36%,而統一毛利率32.54%,凈利率卻有6.1%,且從歷年數據看,康師傅凈利潤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
令人費解的是,盈利能力不如統一,營收增速也落后的康師傅,高管薪酬卻高得離譜。2024年,11名高管共領取3095.8萬元薪酬,魏宏名、魏宏丞年薪分別高達971.9萬元、937萬元,行政總裁陳應讓年薪703.6萬,獨立董事年薪也超50萬。相比之下,統一董事會主席羅智先年薪526.6萬元、總經理劉新華年薪427.4萬元,康師傅高管薪酬高出近一倍。更不合理的是,魏宏名、魏宏丞2024年年薪增幅分別達25.9%、25.6%,遠超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
康師傅的財務狀況也令人擔憂。2024年資產負債率達66.86%,雖較2023年略低,但對比來看應是處于行業高位。統一資產負債率僅42.7%。截至2024年底,康師傅不受限現金及等價物75.19億元,一年內到期短期借款卻高達115.8億元,不受限現金短債比0.65,難以覆蓋短債。
此外,康師傅還有巨額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等。有些奇怪的是,在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康師傅卻常年保持100%以上的現金分紅比例。2024年累計現金分紅37.36億元超過當期歸母凈利潤,現金分紅比例達100.03% 。這種“掏空式”分紅,雖讓投資者受益,但最大受益者是大股東,不利于解決債務問題、降低負債率。
暖心服務繪就留才底色
康師傅在產品創新方面的動作也備受關注,業界猜測是否會使其在市場競爭中愈發被動。由于方便面業務受外賣、預制菜、自熱食品沖擊,當下市場規模持續萎縮。康師傅雖推出高端產品,但市場反響不佳,創新多局限于口味延伸,缺乏顛覆性突破,還被報道過曾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飲品業務中,無糖茶布局較晚,缺乏差異化,難以突破農夫山泉、三得利等品牌的圍剿。包裝水、果汁等品類也表現不佳,產品矩陣單一脆弱。康師傅試圖通過漲價和降本增效維持利潤,但這并非長久之計。漲價導致市場份額流失,經銷商數量減少,降本增效雖短期內提升利潤,但長期來看,存貨周轉天數長、供應鏈效率低等問題凸顯,增長動能嚴重不足。
曾經的“快消巨頭”康師傅,如今深陷業績增長乏力、盈利能力不足、財務風險高企和創新轉型艱難的多重困境。若不能及時調整戰略,解決這些深層次問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其未來發展之路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