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蕭克“鎮上將”?聽起來威風,真要掰開揉碎看,三個人他還真壓不住
蕭克這個名字,在很多研究紅軍歷史的人心里,是個分量不輕的存在。
打過仗,帶過兵,寫過書,搞過軍校,干的活兒都不輕松。
可有句話這些年在圈子里傳得挺響,說他能“鎮住”一眾上將。
聽起來挺帶勁,但真要細摳這話靠不靠譜,還得把人和事擺到一塊兒說。
你拿放大鏡一照,發現這“鎮”字,還真不那么容易坐實。
光看資歷、帶兵、戰績這三條,就有仨人讓他抬不起頭。
先說資歷這事兒,蕭克說早也不算晚,從南昌起義那會兒他就上了場子。
可那會兒他才是個連長,25師里頭的小頭目,師長是誰?周士第。
一個連長和一個師長,職務擺這兒,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紅軍那時候講的就是誰跟革命走得早,誰就有底氣。
周士第那可是真正意義上開局就站C位的人。
南昌起義后他帶兵過三河壩,打阻擊,兵少將寡,打得艱苦,最后掉隊了,去了香港。
那幾年他脫了黨,組織也沒法聯系。
可人沒躲沒藏,病好了就回來了。
六年脫黨,這事擱別人身上,當時估計連個師參謀都混不上,可他硬是憑早期資歷、打仗的能耐,在55年被授了上將。
這就說明他那段歷史分量有多重。
蕭克那時候也不是閑著的。
當上紅六軍團的軍團長已經是1933年了,比周士第當師長晚了好幾年。
而且他當軍團長時,紅軍里頭已經有不少人都拉起了自己的隊伍,資歷這玩意兒,講究起點,也講究連續性。
周士第雖然中間斷了一段,但起點高,起得早,蕭克看著資歷深,其實沒他老。
再說帶兵的事兒,這個更直觀。
蕭克當過紅六軍團軍團長,也做過八路軍120師的副師長,還當過冀熱察挺進軍的司令。
聽起來不少,可你細看,基本都是副職。
真說誰讓他當參謀長的,那是賀龍。
解放戰爭時他短暫當過華北第二野戰軍的司令,但帶兵沒多久,張家口那仗打得不理想,職位也就換人了。
后來他去了后方,搞軍校,等再出山,就是四野的參謀長了。
參謀長不是主官,兵不是他說了算的。
鄧華呢?紅軍時期當過小職務,甚至當過蕭克的下屬。
可抗美援朝打響后,他跟著彭德懷過了鴨綠江,先是副司令,后來彭德懷回國,他頂上成了志愿軍司令。
那個時候,朝鮮戰場上百萬志愿軍是他在帶,前線調兵遣將不是開玩笑。
帶兵帶到這個份上,說明組織信得過他,打得贏仗。
你拿幾十萬的地方部隊和百萬志愿軍比,不管從兵力數量還是戰略地位,蕭克這點兵是“鎮”不了鄧華的。
最后說戰功,這個就更扎心了。
蕭克在紅軍時期確實有戰績,拿過二等紅星獎章,可人得看一輩子的仗怎么打的。
八路軍時期,他在冀熱察區域拉了一支隊伍,準備大干一場,兵也有,鄧華、宋時輪、程世才都在隊伍里,都是能打仗的主兒。
可惜沒撐多久,戰將一個個調走,兵打沒了,連百姓也鬧了情緒,搞出“民變”,最后連番號都給撤了。
他后來去當了聶榮臻的副手,也沒再當過主官。
韓先楚這邊呢,紅軍時期沒啥名氣,起步不高。
可到了解放戰爭,風頭就起來了。
新開嶺、四保臨江、奇襲威遠堡場場硬仗,他都打得漂亮。
四野打到南方,他帶兵攻打海南島,那一仗干凈利落,不光拿下了島,還省去了一場海戰的大麻煩。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
他是出了名的“旋風司令”,仗打得快狠準,沒吃過一次敗仗。
這種主官戰功,蕭克壓不住。
這些事擱一塊看,所謂“鎮上將”的說法,更像是后來人對蕭克的尊重和喜愛。
真要從帶兵、打仗、資歷這幾條硬杠子上比,他這“鎮”字沒那么穩。
蕭克后來的路也沒走回到戰場上。
他把更多時間放在了軍事教育上,跟葉劍英一起搞軍校,寫書、總結經驗、培養后人。
他晚年還寫了不少回憶錄,算是把自己那段歲月留了下來。
鄧華晚年在北京病逝,葬在八寶山,身后評價很高。
韓先楚也在軍內外有很高聲望,最終成為中央軍委重要成員。
周士第則一直低調,晚年住在廣州,直到去世前都沒太多露面。
這些人后來各有歸宿,但他們在那個年代的抉擇和走的那段路,不是靠一句“鎮不鎮得住”能蓋棺定論的。
參考資料: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
《蕭克回憶錄》 解放軍出版社
《抗美援朝戰爭史》 軍事科學出版社
《周士第傳》 中央文獻出版社
《韓先楚軍事文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