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閱讀了《金融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作者 Isabel Berwick 深入探討了真正影響員工對工作積極感受的核心因素。與許多人直覺相反的是,那些免費午餐、瑜伽課程等看似吸引人的公司福利,并不是提高員工滿意度的關鍵。真正讓員工感受到工作的積極意義,源自于良好的管理。
什么樣的管理者才算是好的管理者?
文章指出,優秀的管理者并非一定要光芒四射,他們更需要的是基礎的訓練、扎實的管理能力,以及公平透明的招聘和晉升標準。Gallup的2025年職場狀態報告明確顯示,一個團隊70%的敬業度由管理者決定。這種敬業度的高低取決于管理者與員工之間是否有清晰有效的溝通,以及每周是否至少進行一次具有實際意義的溝通交流。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根據Gallup的調查,竟然有44%的管理者從未接受過任何形式的管理培訓。這一現狀暴露了許多企業的短視行為——將資金錯誤地投放在表面福利上,而忽視了最基礎也最核心的管理培訓。
AI時代的管理新挑戰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微軟2025年工作趨勢報告引入了“前沿企業”的概念,即能夠成功融合人類員工與AI員工的公司。在未來,管理者的角色不僅是管理人類團隊,還需要學會如何有效地領導AI助手,并可能需要徹底重新設計團隊的結構與工作流程。這不僅僅是結構性的變革,更是情感上的巨大轉變。
文章提出的解決方案之一是引入“教練機器人”(coachbots)。這些AI工具能夠為管理者提供實時的管理指導,幫助緩解壓力,甚至能夠學習管理者的個性和偏好。但同時,文章也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如果傳統的人類管理者持續得不到有效的培訓,未來企業是否會選擇用永不疲憊、永不抱怨的AI徹底取代他們?
回歸管理的本質
這篇文章給我的最大啟發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應該回歸于對人的關注。扎實的管理培訓和持續有效的溝通才能真正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和生產效率。那些表面上吸引人的短期福利,遠遠不及堅實的管理基礎來得有效和長遠。
如果你的企業還在追逐那些看似吸引人的福利,也許是時候停下來,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真正推動員工成長和企業發展的力量了。
(本文根據Isabel Berwick在《金融時報》上的原文進行分享和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