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A漲幅前四名的行業,分別是——
珠寶首飾+9.08%、貴金屬+6.01%、美容護理+5.94%、生物制品+5.25%。
除了貴金屬,行業邏輯不一樣,其它三個都屬于大消費賽道。
這是今年的“大消費三劍客”。
珠寶、美容兩大行業,君臨在前面已經有專文分析過,今天我們重點講講生物制品行業。
在前面對珠寶美容行業的分析中,我們總結過幾個觀點——
1,本輪大消費復蘇,是有基本面數據支撐的。
今年的消費,是結構性分化,部分行業像白酒、餐飲、地產、能源、消費電子等,仍在下行。
但是對于另一些行業,卻已經在悄悄復蘇,比如化妝品、金銀珠寶、文化用品、中西藥品、飲料等,在4月的社消數據中都實現了環比增長。
具體分析可參看上一篇文章《大爆發!消費降級之下,一批珠寶股卻悄悄翻倍了,發生了什么?》,這里就不展開了。
2,在消費復蘇的板塊里,同樣出現了巨大的分化。
上一輪行情中的龍頭,像珠寶板塊的老鳳祥、周大生,美容板塊的愛美客、華熙生物,基本上還趴在谷底。
而本輪行情中崛起的龍頭,基本上都是以前默默無聞的小公司,卻在本輪行情中實現了一飛沖天,重構了整個行業的格局版圖。
典型的,是珠寶行業的老鋪黃金、潮宏基、曼卡龍、萊紳通靈;
以及美容行業的登康口腔、潤本股份、丸美生物、穩健醫療等。
這批新龍頭之所以能彎道超車,主要原因是行業增長的邏輯變了。
在珠寶行業,老牌龍頭的核心能力是鋪渠道,誰的渠道能力強,線下連鎖店更多、更密,誰就能獲得更高的業績增速。
本質上,大家賣的都是黃金,扮演的不過是渠道商的角色。
差異化是很小的,也因此毛利率極低。
當跑馬圈地結束,商業街和商場的數量不再增長,這個時代也就過去了。
而新生代的珠寶龍頭,依靠的是產品創新+渠道創新。
前者的代表是老鋪黃金和潮宏基,主要依靠的是古法黃金、非遺技藝、宮廷美學等產品設計,踩著“國潮復興”的浪花在眾多金鋪中脫穎而出。
后者的代表則是曼卡龍和萊紳通靈,緊緊抓住年輕人的注意力經濟,通過直播賣貨的線上營銷方式突圍而出。
在美容行業,迭代的速度要更快。
如果說,第一代的龍頭上海家化是靠著線下渠道取勝的。
那么發展到上一輪行情(2019-2022),新崛起的第二代龍頭愛美客、華熙生物、貝泰尼、珀萊雅,其實已經是產品+渠道創新的代表。
愛美客和華熙生物聚焦玻尿酸賽道,貝泰妮聚焦敏感肌護膚賽道,都是靠創新產品取勝,而珀萊雅則是電商渠道的佼佼者。
到了今年業績爆發的新一代龍頭,則更多聚焦在過去市場關注度不高的大眾日化賽道上。
并且同樣是靠產品創新取勝,比如登康口腔的兒童牙膏和電動牙刷,潤本股份的兒童防曬乳,穩健醫療的全棉零添加衛生巾等。
短短十年時間,美容護理行業已經迭了三代龍頭,創新和成長性絲毫不亞于消費電子行業。
那么,跟珠寶和美容行業相比,生物制品行業是否具有同樣的邏輯呢?
1,先看行業指數漲幅。
東財生物制品指數啟動于去年924,跟本輪大盤行情一樣,最高點在十月初。
經歷了半年的震蕩,最近有加速向上的趨勢,突破新高在即。
整體趨勢比美容、珠寶弱一點,但也不差。
2,內部結構分化巨大。
跟其它行業一樣,生物制品板塊內個股分化極大。
上一輪行情中的龍頭,像智飛生物、沃森生物、康泰生物、長春高新等,跌幅巨大。
像智飛生物,近一年跌幅44%,從高點跌下來已經有87%。
東財生物制品指數中,成分股74只,其中45只近一年處于下跌狀態,占比高達60%。
近一年漲幅超過20%的個股只有20只,占比僅四分之一,是拉動指數向上的主要動力。
這20只個股又可以分為三個陣營:
第一陣營,漲幅超過100%的4只個股——
錦波生物+228.18%、諾誠健華+158.60%、益方生物+136.56%、科興制藥+116.53%。
第二陣營,漲幅在50%-100%間的7只個股——
舒泰神、三生國健、歐康醫藥、百濟神州、海創藥業、益諾思、永順生物。
第三陣營,漲幅在20%-40%之間的9只個股——
歐林生物、百利天恒、ST雙成、賽升藥業、三元基因、萬澤股份、盟科藥業、賽倫生物、特寶生物。
生物制品行業細分賽道很多,一篇文章寫不完,我們今天重點講講第一陣營中的4只領漲股,看看它們的上漲邏輯。
1,錦波生物。
本輪生物制品行情的核心龍頭,2021年至今四年多時間漲幅高達50倍,可謂超級大牛股。
這家公司,君臨在2023年的時候就寫過了,當時就被粉絲罵“割韭菜”、“漲太高了”。
但事實證明,好公司是不怕漲的。
即使在2023年的高位200元左右持有到今天,漲幅也高達2.8倍。
錦波生物是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當之無愧的龍頭,跟港股的巨子生物并駕齊驅。
按2024年的可比數據:
盈利規模上,巨子生物(20.62億)>錦波生物(7.32億);
但業績增速上,錦波生物(+144.27%)>巨子生物(+42.06%)。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錦波生物的高增長已經持續了4年多時間,到今年一季度,業績增速首次回落到兩位數(+66.25%)。
此前兩年,它的每個季度業績增速都維持在130%以上。
這意味著,重組蛋白市場滲透率提升最快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現階段入場再買錦波生物,可能買到的只是一根甘蔗的最后一段了。
2,諾誠健華。
A股創新藥龍頭之一,今年一季度首次實現盈利,意義巨大。
按Q1數據,公司實現營收3.81億,同比增長129.92%,凈利潤0.18億元,同比增長112.62%。
業績增長得益于核心產品奧布替尼銷售放量,背后原因是奧布替尼三項適應癥均納入醫保,且在邊緣區淋巴瘤(MZL)這一獨家適應癥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目前來看,中期內公司的業績放量趨勢仍將維持,股價向上的動力尚未結束。
3,益方生物。
創新藥企,規模比諾誠健華小,尚未盈利,從近三個季度的數據來看,虧損在逐季縮窄。
公司的產品剛剛進入商業化初期,主要有兩款:
第一款,貝福替尼已授權給貝達藥業,一線適應癥在2024年11月進入醫保,借助合作方渠道銷售,預計今年將逐漸放量;
第二款,格索雷塞是自主研發的KRASG12C抑制劑,用于治療多種癌癥,2024年11月獲NMPA批準上市。
業績放量在即,成長空間還很大。
4,科興制藥。
業績上說的過去,過去五個季度,業績增速都在100%以上。
但瑕疵在于,營收停滯,2025年Q1的營收增速為-1.97%。
業績的修復主要在于2023年虧得太厲害了,一年虧了2個億。
營收停滯,而業績大幅回暖,主要原因是削減支出的結果,公司24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由上年的27.39%下降至2024年的14.14%,銷售費用也下降13.42%。
可以說,從23年的2億虧損回到24年的微利狀態,完全是砍經費砍出來的。
單研發費用,就從23年的3.45億砍到了24年的1.68億元,整整砍掉了一大半。
在君臨看來,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的飆漲,更多是蹭重組蛋白概念的結果。
公司位于重組蛋白藥物賽道,依普定(重組人促紅素)、賽若金(重組人干擾素α1b)、白特喜(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均為重組蛋白藥物領域的重要產品。
其中,依普定作為腎性貧血患者一線臨床用藥,2022年樣本醫院市占率排名第二,僅次于三生制藥。
但老實講,此重組蛋白藥物和錦波生物的重組膠原蛋白,壓根不是一回事。
錦波生物的重組膠原蛋白,主要是個醫美填充產品,屬于新興賽道;
而科興制藥的重組蛋白藥物,主要用于貧血、病毒性疾病的治療,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像依普定1998年就上市,早就市場飽和了,前景要差得多。
因此,科興制藥的這波上漲,更多是跟風炒作,風險大于收益。
回顧生物制品板塊領漲第一陣營的4只個股,可以看到邏輯各自不同。
1,絕對龍頭錦波生物,業績華麗,但是增速在下滑,可能已進入周期尾聲。
2,第二龍頭諾誠健華,是創新藥新勢力,業績爆發剛剛進入中期,還有繼續向上的動力。
3,第三龍頭益方生物,也是創新藥企,業績放量在即,成長空間還很大。
4,第四龍頭科興制藥,更多是蹭“重組蛋白”概念,跟風炒作,需要注意風險。
本輪生物制品行情,領漲主力是重組蛋白細分賽道的炒作,但君臨認為,創新藥賽道的未來黑馬,更值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