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市場監管總局在官網公布:禁止武漢用通醫藥收購山東北大高科華泰制藥股權案件。
這是2008年《反壟斷法》施行以來,中國第四起禁止經營者集中的案件。市場監管總局的理由是:收購會導致中國境內鹽酸罌粟堿注射劑市場出現限制競爭的效果,也就是出現壟斷。
值得關注的是,兩家藥企早在2019年3月就已經完成股權變更登記,市場監管總局在6年之后突然反對雙方并購,而且是歷史上首次針對“未達反壟斷申報標準”的收購案提出否決意見。
鹽酸罌粟堿注射劑是一種常見的周圍血管擴張藥物,在斷肢再植領域有著神奇的用處。2019年5月曾有媒體報道,鹽酸罌粟堿從9.4元暴漲到349.9元,病友一藥難求,醫院被迫高買低賣。
這場六年前的漲價風波,實際上與兩家企業的并購有關。市場監管總局打擊的其實是哄抬價格,針對的依然是藥品壟斷的老問題。
牟取壟斷暴利
武漢用通從事鹽酸罌粟堿原料藥銷售業務,山東華泰制藥從事鹽酸罌粟堿注射劑的生產供應業務,是上下游關系。而且武漢用通是市場上唯一的鹽酸罌粟堿注射劑原料藥供應商。
2016年9月,武漢用通與鹽酸罌粟堿原料藥廠商青海制藥簽署代理協議,成為獨家銷售商,合同期限15年,就此開始囤積居奇,向下游藥廠高價兜售原料藥,鹽酸罌粟堿注射劑價格也隨之上漲。
2018年,這款藥品平均出廠價較2017年上漲超過400%。當年9月,浙江《現代金報》報道,鹽酸罌粟堿注射液采購價格從每支2元上漲至42元,漲幅達20倍,導致寧波各大醫院一直處于缺貨狀態。例如寧波市第六醫院外科原月用量1800支,庫存告急后不得不實行配給制,每病區僅50支,優先用于高風險手術或兒童患者。
2019年5月,經濟參考報報道,鹽酸罌粟堿注射液價格進一步激增,從9.4元暴漲到349.9元。
武漢用通并沒有就此罷手。2018年11月,武漢用通又打起了下游藥廠的注意,進一步取得鹽酸罌粟堿注射劑的生產廠家山東華泰制藥的控制權。
此后,武漢用通的壟斷牟利就更為囂張。據通報,2019年起,鹽酸罌粟堿注射劑平均出廠單價繼續上漲60%—65%。山東華泰制藥因為有了穩定的原料供應,市場份額快速增長,從2018年的25%左右猛增至2019年的55%左右。擠壓了恒瑞醫藥、東北制藥等企業的市場空間,山東華泰制藥從中牟取了暴利。2020年11月,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的通知顯示,恒瑞醫藥主動申請撤銷鹽酸罌粟堿注射液的掛網。
2020年10月起,華泰制藥的注射用鹽酸罌粟堿多次進入上海的藥價警告榜,還曾被列為超“黃線”幅度最高的品種。即便如此,醫院也只能采購華泰制藥的高價產品,別無他選。
首次追溯多年前的并購
對兩家已經合并的藥企做出處罰,這在中國反壟斷歷史上并不多見。此前,反壟斷部門都是在收購審查的過程中提出反對意見,或者對已經完成收購的企業實施附加限制性條件。
2023年先聲藥業收購北京托畢西藥業案中,先聲藥業是巴曲酶原料藥中國境內唯一銷售商,托畢西則是下游巴曲酶注射液生產與銷售廠家。市場監管總局并未禁止先聲收購,只是要求雙方答應一定條件,比如集中后下調掛網價、保障臨床供應需求等。
市場監管總局在收購完成多年后,對武漢用通追溯處罰,這開啟了中國藥品反壟斷審查的先河。
武漢用通、山東華泰制藥2017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低于8億元,導致這起并購在當時并未達到國務院規定的申報標準。但市場監管總局通報指出,今年1月,由于發現有證據證明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這才要求雙方企業對并購案進行申報。
申報之后自然要審查,市場監管總局經過審查,要求兩家企業恢復集中前狀態,責令雙方限期解除股權關系和原料藥代理協議,同時要求武漢用通主動承諾:未來不再在鹽酸罌粟堿原料藥、鹽酸罌粟堿注射劑領域從事經營者集中。
近年來,罌粟堿產品陸續納入部分省份集采,價格已經有所回落。而且,2024年起,先后有多家企業已經獲批相關原料藥批文,武漢用通的原料藥壟斷行為已經被迫終止。但這種追溯處罰的行動,會對相關企業形成震懾。
接下來,市場監管總局是否會對其他藥品壟斷行為一一重審?健識局將會持續關注。
撰稿丨李傲
編輯丨江蕓 賈亭
運營丨晨曦
插圖丨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