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稀土博弈——大國競爭的“工業命脈”爭奪戰,稀土作為“21世紀高科技產業的維生素”,是新能源、軍工、半導體等戰略領域的核心材料。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加速背景下,稀土需求預計在2030年增長3-5倍,其供應鏈安全已成為大國地緣競爭的焦點。中國憑借全球36.7%的儲量、90%的精煉產能和439項核心專利,構建了“資源-技術-政策”三位一體的主導體系,但面臨美國技術替代、國際供應鏈重構等挑戰。本文從資源控制、技術壟斷、政策協同三重視角,系統解構中國稀土霸權的形成邏輯,提出“動態升級技術代差、構建多級資源網絡、主導全球標準體系”三大戰略路徑,為鞏固中國在稀土博弈中的長期優勢提供決策參考。
一、資源控制:從“粗放供給”到“精準調控”的戰略升級
1. 國內資源:構建“儲備-開采-回收”動態平衡體系
⑴儲備機制創新:在現有六大集團整合基礎上,建立“戰略儲備(20%)+商業儲備(50%)+市場流通(30%)”三級儲備池,根據國際價格波動動態調節投放量。例如,當氧化鋱價格低于150萬元/噸時啟動收儲,高于250萬元/噸時釋放儲備平抑市場。
⑵開采技術革命:推廣江西理工大學的“生物浸出技術”(回收率65%)和電驅開采(能耗降低40%),將低品位礦利用率從35%提升至2030年的60%。
⑶城市礦山攻堅:設立100億元“稀土回收產業基金”,支持電子廢棄物拆解(如動力電池稀土回收率突破85%),2030年實現再生資源占比25%。
2. 國際布局:打造“資源殖民+技術綁定”雙軌網絡
⑴關鍵節點控制:在緬甸、澳大利亞投資稀土礦的同時,輸出“中國標準”開采設備(要求使用中國專利技術),形成“資源在手、技術卡喉”的鎖鏈。例如,要求萊納斯稀土廠的精煉環節必須采購中國分離設備。
⑵區域閉環建設:在東南亞推行“資源本地化精煉”模式,越南、泰國磁材廠需使用中國提純工藝,并將50%產品返銷中國,避免技術外溢。
二、技術壟斷:從“工藝領先”到“代際碾壓”的壁壘構建
1. 精煉技術:建立“納米級提純”絕對優勢
⑴研發投入倍增計劃:將稀土研發經費從2023年GDP占比0.03%提升至2030年0.1%,重點突破2nm以下稀土靶材制備技術(應用于3nm芯片),使美國軍工級稀土材料依賴度從98%升至100%。
⑵智能化升級:在包頭、贛州建設“黑燈工廠”,通過AI算法優化萃取流程,將鏑提純成本從8萬元/噸降至3萬元/噸,形成“技術代差定價權”。
2. 應用創新:開辟“稀土+”新賽道
⑴顛覆性產品布局:加速稀土基固態電池產業化(能量密度提升70%),2030年前在寧德時代、比亞迪實現量產;推動鈧鋁合金在國產大飛機C929的應用(減重15%)。
⑵標準體系主導:聯合“一帶一路”國家制定《稀土永磁材料碳排放標準》,要求含中國專利技術的產品減稅20%,倒逼歐美企業技術跟隨。
三、政策協同:從“被動防御”到“主動制衡”的博弈轉型
1. 出口管制:實施“分級+定向”精準打擊
⑴動態清單機制:將管制稀土從7類擴展至15類(新增鈰、鐠等輕稀土深加工產品),按“戰略級(禁止出口)-關鍵級(配額限制)-一般級(許可管理)”分類施策。
⑵盟友分級管理:對歐洲車企(如大眾、寶馬)實施“技術換配額”——每向中國轉讓一項氫能專利可增加10噸鏑進口配額,強化利益綁定。
2. 反制工具箱:構建“非對稱威懾”能力
⑴供應鏈斷供推演:針對美國軍工企業建立“稀土依賴度指數”,對洛馬公司(依賴度92%)實施“階梯式斷供”——每輪制裁減少20%出口,迫使其政治游說放寬對華技術限制。
⑵數字監管升級: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稀土“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統”,對非法轉運企業實施智能合約自動制裁(如觸發走私即凍結關聯賬戶)。
四、未來挑戰與戰略破局:構建“雙循環”稀土生態
1. 風險對沖:應對技術替代與供應鏈重構
⑴技術替代預警:設立“稀土替代技術監測中心”,對美國“無稀土電機”、日本“鐵氧體增強技術”實時評估,針對性收購初創企業(如控股Phoenix Tailings公司51%股權)。
⑵海運通道保障:在緬甸皎漂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部署稀土專用碼頭,配套軍事存在,確保資源運輸安全。
2. 戰略機遇:搶占“綠色霸權”制高點
⑴零碳稀土認證:2027年前實現稀土開采碳中和,通過“綠色溢價”定價(零碳稀土加價15%),主導全球ESG標準。
⑵稀土金融化: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氧化鏑期貨合約”,聯合沙特主權基金成立500億美元稀土產業投資聯盟,掌握定價權與資本話語權。
結論:邁向“稀土強國2.0”——構建可控的全球共生體系
中國稀土戰略已進入“規則塑造期”,需從單一的資源控制轉向“技術標準+金融工具+地緣聯盟”的復合型霸權。短期應聚焦三大行動:⑴技術卡位:在稀土量子點、固態電解質等前沿領域投入千億級資金,確保代際領先;⑵盟友圈層化:以“綠色稀土”為紐帶,向歐洲、東盟輸出低碳技術,分化美國圍堵聯盟;⑶風險武器化:將稀土斷供能力嵌入“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形成對美軍事威懾的有效反制。
我們認為,唯有將關鍵礦產稀土的優勢轉化為全球治理能力,才能在“去中國化”逆流中構建不可替代的共生網絡,實現從“資源霸主”到“規則掌控者”的歷史性跨越。
(作者金思宇系中國智庫高級研究員、泛亞智庫學朮委員會主任、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顧問、遠望智庫產業顧問、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國盛戰略智庫成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