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浙江溫嶺——下午3時,由溫嶺書畫院、溫嶺市書法家協會、溫嶺市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寄情故鄉——沈三草水墨藝術展”在溫嶺書畫院正式開幕。展覽以百余件水墨力作,全景式呈現藝術家沈三草對江南故土的深情回望與藝術探索。
故園速寫:泛黃紙頁里的青春記憶
展覽現場,沈三草動情回憶道:“四十年前,我帶著裝滿速寫的皮箱離開溫嶺,那些鋼筆勾勒的街巷、木船與礦工身影,是青春最滾燙的印記。這些都記錄在1983年的速寫本中,新河古鎮的茶館煙火、石礦工人的堅毅剪影、橫湖橋的潺潺流水躍然紙上。這些發黃的紙頁與鋼筆痕早已“共生”,每一道褶皺都承載著藝術家對故鄉的熾熱情感。
古鎮長卷:六十年代的時空切片
展覽核心展品《新河古鎮圖》長卷(16米×0.68米)以全景視角復刻上世紀70年代古鎮風貌:十字街的喧囂市集、寺前埠頭的烏篷船、私塾孩童的嬉戲場景,被評論界譽為“新時期的《清明上河圖》”。沈三草坦言:“我強化了老屋飛檐、石板紋理等符號,但構圖上大膽留白,讓水墨氤氳出時光的詩意。”該作品被中央美院博導邵大箴贊為“兼具史料價值與文人意趣”,滬上畫家陳佩秋亦為其題寫引首。
藝術人生:從浙東學子到海派名家
沈三草(原名沈從斌),1958年生于浙江溫嶺,2004年定居上海。自幼受謝稚柳、陸儼少等名家指點,深植宋元文人畫傳統文脈,又融匯浙滬技法,形成“海派寫意”與“浙派工筆”交融的獨特風格。1994年于北京畫院研修,吸收北方山水畫的雄渾氣象,形成“南韻北骨”的獨特語言。定居上海后,將國際現代藝術思潮注入水墨創作,開創“青綠撞色”的彩墨實驗。其作品以高古格調、文人意趣著稱,曾獲全國美展學術創新獎,戲曲人物系列被列為中國國家畫院“新水墨研究范本”。作品在北京保利、上海朵云軒等拍賣行屢創高價,入選“中國當代最具升值潛力中國畫100家”。沈三草的藝術探索始終秉持“自悟得法” 為道日損的自在之境。
文化回響:故園從未遠去
策展人呂貽鋒在展覽現場中感慨:“沈三草的筆墨是游子與故土的和解——既非對江南的浪漫想象,亦非對都市的疏離批判,而是以水墨為舟楫,在傳統與現代的張力中重構精神原鄉。”這場展覽不僅是藝術家的返鄉巡禮,更是一代人集體記憶的喚醒。當斜陽穿透展廳玻璃,速寫本上的墨跡與長卷中的古鎮光影重疊,仿佛時光在此刻完成閉環。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1日,邀您共赴這場跨越四十年的故園之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