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們貴州那片神奇的土地上,貴州省博物館里藏著個寶貝,那是一冊超級珍貴的書畫作品,據說是大文豪曹雪芹的親筆!想象一下,封面上行云流水般寫著“種芹人曹霑畫冊”這七個字,就像是直接跟歷史對話,讓人心里頭那個激動啊!
這事兒得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貴州省博物館的專家們慧眼識珠,從民間把這寶貝淘了回來。不過,好東西嘛,總得確認一下身份不是?于是,博物館干脆請來了國家級的文物鑒定天團,那陣容,簡直是星光熠熠!
這鑒定小組的成員,個個都是書畫界的泰山北斗,名字說出來都能響當當的:謝辰生、劉九庵、楊仁愷、謝稚柳、啟功、徐邦達、傅熹年……這些大佬聚在一起,那場面,比春晚還熱鬧!他們一上手,嘿,這畫冊的底細就被摸得一清二楚了。
鑒定結果一出,不得了!這畫冊確實是乾隆年間的佳作,初步斷定就是曹雪芹的大作!冊子里有八幅水墨淡彩的小品,每一幅都像是一幅幅生動的畫卷,畫旁邊還配著詩,簡直是詩畫合一,美得讓人心醉。
咱們先來瞅瞅第一幅,畫的是個大瓜,那畫風,跟青藤白陽、八大山人這些大師們有異曲同工之妙,隨意揮灑,不拘一格。
旁邊那首詩,更是點睛之筆:“冷雨寒煙臥碧塵,秋田蔓底摘來新。披圖空羨東門味,渴死許多煩熱人。”
讀起來,就好像能聞到那瓜的清香,感受到秋天的涼意。再來看再看這幅那殘書法荷,圖一看就是,學簡單自幾明代是個筆董謎,其了卻昌。把的不過殘,,荷清雅的脫俗韻味,表現得文淋漓盡致人。氣息題滿滿字“紅衣落盡渚蓮愁”,還有個“歇尊者”的落款,可惜這位“歇尊者”是誰,現在已經這不影響咱們欣賞這幅畫的美,不是嗎?<
說到精品,那不得不提這幅茄子圖。哎喲,這茄子畫得,簡直是活靈活現,雖然只是寥寥幾筆,但神韻十足,讓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咬一口。
旁邊的書法題的是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這書法和詩文的結合,簡直是天衣無縫。而且,這題詩的人名叫閔大章,還是孔子大弟子閔子騫的后裔呢!他和曹雪芹是同時代的人,在這本冊頁上題了三首詩,可見兩人交情匪淺。
還有這幅《漁父圖》,也是一絕!畫中的漁翁劃著竹筏,讓鸕鶿幫忙捕魚,那場景,簡直就是活生生的田園詩。
旁邊的題詩也是妙不可言:“江村清境皆畫本,畫里自傳詩語工。漁父自醒還自醉,不知身在畫圖中。”
這詩的作者叫陳本敬,也是個有來頭的人物,據說還當過官呢!他和曹雪芹也是同時代的人,這畫冊里真是藏龍臥虎啊!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都已經能感受到這本畫冊的珍貴和獨特了吧?欣賞了貴州省博物館珍藏的這冊書畫作品,我們仿佛穿越時空,與曹雪芹進行了一場跨越百年的對話。這本畫冊不僅展示了曹雪芹在文學之外的藝術才華,也讓我們領略到了書法與繪畫相結合的獨特魅力。其中每一幅畫作旁邊的題詩,都以不同的書法風格呈現,或行云流水,或端莊典雅,讓人不禁對書法藝術的多樣性嘆為觀止。
這不禁讓我們思考一個常見的書法學習問題:學習書法是否一定要從楷書學起?
應該說書法發展到成熟以后,就形成了這樣的傳統,千百年來都是這樣認識和實踐的。只是由于書法的一度斷裂而到了今天,寫不了楷書也一樣可以成為名家大師,練習書法也就不需要從楷書開始了。今天的書壇,國展上流行什么就學什么,評委喜好什么就學什么,這才是硬道理。
楷書是功底,是對漢字的基礎結構的認識與理解,書寫漢字的必經之路,用筆方法的練習。只有先學會楷書的書寫知識。不一定要寫得很好才能進一步學習行,草等其它書體。萬丈高樓都是先把基礎修得很結實的否則會歪曲,倒塌。
也可以說因人而異,主要要看筆性,然后由老師因勢利導,加上自己的悟性和勤奮努力,遍臨名帖,學習理論,涉獵百家著作,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盡人間百態。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既然是書法,那就一定要學楷書。如果你和你周圍的朋友知道你是一個書法愛好者,行書挺好而楷書一般,那你一定沒有底氣,自愧弗如。況且沒有很好的楷書基礎,就很難有書法的抑揚頓挫、嚴謹的結構和章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