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由文化烏鎮與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聯合主辦的2025藝術倉庫·烏鎮“恒穩態群島”糧倉藝術展在烏鎮開幕。展覽以“恒穩態群島/ Homeostatic Isles”為題,展出51位青年藝術家的64件作品。這個夏日,“藝術倉庫·烏鎮”迎來第四年,眾多藝術創作者與愛好者再次共赴創作的島嶼。
《準點送達》陸煜嘉 玻璃鋼
《沉積》戈凌峰 夯土、舊家具
《應龍山海無相》 張銀創 傳統建筑物(木制)LED冷光纖
“恒穩態群島/ Homeostatic Isles”是本屆“藝術倉庫·烏鎮”的主題。曾經,東方先民以候應時,取物立象,感知自然的更迭流轉?,F如今,人類所面對的“變”,是一場技術驅動的躍遷,人的形態、知覺、認知方式都被不斷地解構進而再編碼,自身也在成為某種分身,甚至自己創造物的分形。
恒穩態(Homeostasis)原本是生物學概念,指生物系統通過自我調節過程,在不斷調整至最適宜的條件下維持穩定性的能力。創作者,同時作為技術樂觀主義的信仰者,相信人類與人類的創造力會在一直變化著的、不確切的技術環境中維持著自身平衡的系統。
此次展覽中,“群島”不僅僅是一種地理概念,更是屹立在技術浪潮中的藝術角色——獨立而互聯,靈活卻恒穩。如果說技術是覆蓋世界的汪洋,藝術更像是鑄造起了一片“流州”,一片游牧式的自主的地帶。它并非被動地漂流,而是在變動中尋找平衡,在連接中自主地建構與塑造。人類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彼此共振的島嶼,構建起一個靈動而富有韌性的恒穩態系統。
《牧場:異星引援》 董欣然 pvc充氣面料、鏡面、木頭、不銹鋼;不銹鋼、激光燈;影像
《銜界Syzygy》 郭千奕 綜合材料
《第二層》——《冷床》王一格 海綿、橡膠、鋼、鋁、假發
《內生之力》彭英杰 玻璃鋼
展覽中,來自中國美術學院不同院系的青年創作者以豐富的手法演繹“群島”。雕塑系將材料媒介轉化為實體,在三維空間重現隱蔽的情緒,向算法統治下的技術理性發起詰問;公共空間藝術系以作品重塑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漂泊世界中尋找內心平衡,呼喚人與人的共鳴;纖維藝術系的作品擁有獨特的質感,手工作品編織出記憶的溫度,創作者們以柔軟的纖維為語言,在技術浪潮中表達堅毅的自主性。
當世界被數據、算法和自動化處理所塑造,我們是否還能直接感知材質的重量、肌理的觸感、空間的張力?在這樣的技術景觀中,藝術家的創作不僅是對新工具的運用,更是一種抗衡“遮蔽”的勇氣,去發掘那些被隱藏的感知力。在技術不斷重塑藝術創作生態的當下,人類不應成為算法的結果,而應借助技術拓寬自身,打破邊界,讓藝術創作仍然擁有質感、溫度與自主性。
《返照》王杉羽 扎帶、布料、水晶鉆等
《弦冕》王瑞楨 光纖,不銹鋼,亞克力
開幕式上,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班陵生說:“這是文化烏鎮與中國美術學院繼三年完美合作后的第四次啟航。三年來,中國美術學院和文化烏鎮一起,發揮校地優勢展覽累計展出近200件作品,為超百位中國美院畢業生及青年藝術家提供首秀舞臺。公共教育活動覆蓋美學課堂、手工工坊等,推動‘開倉放糧’式的大眾美育?;顒游罅磕贻p觀眾,賦予古鎮亦古亦今的活力,印證了‘物質儲存空間’向‘精神文化空間’轉化的時代價值?!?/p>
此次展覽的場地主要設置在烏鎮糧倉。糧倉原為20世紀60年代的烏鎮糧管所,2017年重新改造為3500平方米的現代展示空間。此外,有7件藝術作品延伸至西柵景區的公共空間展出。藝術展期間,主辦方和參展藝術家將在八九月份的周末,組織免費對公眾開放的藝術課堂。
展期將持續至2025年10月2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