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點,鄂爾多斯麥琪食品廠的烘焙車間里,縷縷麥香便開始彌漫。楊倩楠站在烤箱前,手指輕觸玻璃門,感受著溫度的細微震動。這是她與面團特殊的對話方式。
當金黃色的面包如云朵般膨脹時,她用手語向同事比劃:“這次發酵濕度控制得很好。”玻璃窗映出她眼里的星光,也倒映著十五年前那個蜷縮在聾校教室角落、拒絕與外界對視的孤獨少女。
2008年的秋天,11歲的楊倩楠緊緊抓著母親的衣角,怯生生地走進市特殊教育學校六十二班,指甲幾乎掐進布料,仿佛要把自己縫進那件衣襟里。
在教室里,班主任郝瑞娟老師蹲下身,拉起楊倩楠顫抖的手,持續用手語比劃:“不要害怕,學校就是你的家,老師就是媽媽。”
三個月后,當楊倩楠把一塊糖放進老師手里時,老師告訴全班同學:“這是我吃過最甜的糖。”那一刻,楊倩楠開心地笑了。
市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涵蓋聾童學前康復教育、智障、聽障、視障學生小學、初中、高中十五年一貫制的公辦特殊教育學校。2000年掛牌“呂梁特殊教育中心學校”,承擔對全市特殊教育的指導、帶動和示范性工作。目前,該校有教學班20個,在校學生189人。為了幫助特殊群體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學生的就業意識,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孩子們走向社會獨立生活、促進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校開設了國家規定的全部文化課課程,以及編織工藝、裁剪縫紉、美術、書法、美容美發、按摩理療、烘焙、盲人摔跤等十個專業的勞動和競技訓練課程。
在這里,受聽力障礙困擾的楊倩楠仿佛踏入了一個魔法城堡。烹飪教室里飄著水煮肉片的香氣,職高部的李老師用手語為她講解“剔尖面”的和面手法;汽車美容實訓區,張老師手把手教她感受水流的強度,水珠在陽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在烘焙教室里,楊倩楠站在操作臺前,用手掌感受面團的呼吸,用眼睛觀察發酵的過程。當裱花袋在蛋糕上綻放出玫瑰時,那抹笑容,與初入校時那個膽怯的小姑娘已經判若兩人。
如今,在鄂爾多斯麥琪食品廠的烘焙車間,楊倩楠的工位上也開始圍起了年輕的學徒。從學校的操作臺到工廠的流水線,從最初對烘焙的懵懂無知到如今指尖流淌出的麥香,從曾經的恐懼無助到如今的自信綻放,楊倩楠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市特殊教育學校那十二年的默默陪伴與悉心培育。記者 劉少偉
呂梁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