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促越來越近,賣家們卻激動不起來。
作為一年中最大的購物盛典之一,亞馬遜的Prime Day大促能夠吸引到大批消費者前來購物,同時也給賣家們帶來了一次爆單的好機會。
根據Adobe Analytics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24年亞馬遜Prime Day大促的首日,美國消費者購買了累計72億美元的商品,同比增長11.7%。遠超2023年同期的64億美元,刷新了亞馬遜Prime Day的歷史紀錄。
然而,面對今年的PD大促,不少賣家心中卻毫無波瀾。
一、平臺規則的“溫水煮蛙”
2025年5月,亞馬遜一則官方公告在跨境圈激起千層浪:今年Prime Day大促的Prime專享折扣報名費從去年的50美元翻倍至100美元。
其實,這項調整并非孤立事件。自2024年起,平臺已陸續調整了包括優惠券、秒殺、廣告等多項服務的收費標準。
與費用上漲同步的,是Prime Day本身的形態演變。亞馬遜在2025年將大促時間從2天延長至4天,并新增Prime專享Z劃算、Prime專享秒殺等促銷形式,要求折扣力度不低于40%才能獲得核心流量位。
平臺解釋此舉旨在“為買家創造更充裕的購物時間”,但賣家看到的卻是更復雜的規則與更激烈的競爭。
一位深圳3C類目運營負責人坦言:“過去只需計算折扣和備貨量,現在還要權衡曝光分級收費、銷售額抽成等變量,運營成本模型幾乎要推倒重來。”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平臺與賣家的博弈邏輯。亞馬遜近年持續加碼低價戰略,推出“低價商城”對標Temu等新興平臺,卻將成本轉嫁給第三方賣家——Prime Day報名費上漲、廣告點擊費破1美元門檻,與強制降價政策形成鮮明反差。
行業數據顯示,參與Prime Day的賣家平均營銷成本不斷走高,而平臺抽傭、物流、關稅等剛性支出仍在持續擠壓利潤空間。
二、賣家眾生相:焦慮、權衡與沉默
費用調整政策公布后,跨境社群迅速分化出多個陣營。
頭部品牌賣家表現出超然態度:“100美元平攤到每個SKU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某家居品牌負責人表示,其團隊計劃將50個主力鏈接全部提報Prime專享折扣,并配合站外紅人營銷,“大促流量集中爆發時,頭部鏈接的邊際收益反而更高”。
這種策略依托于規模效應:頭部賣家通過海量鏈接分攤單次報名費,同時借助高折扣沖擊類目排名,從而在長尾流量中持續獲益。
然而面對不斷上漲的成本,中小賣家的困境卻愈發尖銳。
東莞某藍牙耳機賣家算了一筆賬:“去年Prime Day我們虧了8000美元,今年費用翻倍后根本不敢冒險。”該賣家最終決定放棄提報,轉而在獨立站開展私域促銷。
這種“用腳投票”的現象并非個例,第三方機構Jungle Scout數據顯示,2024年Q2亞馬遜賣家流失率同比上升5.3%,創五年新高。
更值得玩味的是部分賣家的“戰術性沉默”。一些擅長站外引流的賣家開始減少對Prime Day的依賴,轉而將資源投向TikTok Shop、Temu等新興渠道。
“亞馬遜像一場豪賭,新平臺反而有紅利期。”某服裝賣家透露,其團隊已將30%的廣告預算轉移到社交電商,通過短視頻內容直接觸達消費者。這種策略轉變的背后,是對平臺中心化流量分配機制的深層不信任——當流量成本高到難以承受時,分散風險成為生存本能。
三、Prime Day大促出現退賽潮
事實上,Prime Day的“退賽潮”早在報名費上漲前已現端倪。
早在五一節前,就有外媒報道稱一批賣家將退出今年的亞馬遜Prime Day大促活動。
有數據指出,12%的亞馬遜頭部賣家明確表示將退出此次促銷活動,而中小賣家的退出比例攀升至23%。
一名資深賣家反饋稱,“本來這幾年的PD就沒什么單,和日常出單量基本一致,早就沒心思參與了,今年還因為關稅打亂了很多備貨節奏,哪有心思顧得上這個連續幾年沒有正增長的活動。”
從中國賣家的角度來看,一項調查表明,有48%的賣家表示會報名PD,理由基本上是“不報擔心影響權重”,7%的賣家則處于糾結中,另有超45%的賣家稱“不做慈善,且要反向提價”。
另一方面,外媒的報道也指出,部分以往在亞馬遜PD期間銷售中國制造商品的第三方賣家(非中國賣家),今年將選擇退出PD活動或減少折扣商品數量。
而報名費上調無疑加速了這種逃離。對利潤本就薄如刀鋒的賣家而言,100美元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某醫療枕頭品牌CEO坦言,盡管去年Prime Day銷售額增幅不小,但今年關稅疊加促銷費用已讓折扣策略“無利可圖”。
某行業分析師指出:“早期賣家追逐Prime Day是因平臺紅利尚存,如今紅利消退、規則復雜化,理性撤退反而是進化標志。”
或許正如一位從業十年的賣家在論壇留言:“Prime Day曾是跨境人的成人禮,現在它更像一面鏡子——照出誰在裸泳,也照出誰已找到新大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