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由中國建材市場協會主辦、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屆國際碳足跡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國際飯店圓滿落幕。本次會議得到了碳足跡國家創新聯盟、北京綠奧諾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中北國檢(北京)檢測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全力協辦,吸引了來自產、學、研等領域的300余位代表匯聚于此,共同探討在 “雙碳” 目標下,如何通過創新發展路徑推動各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
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袁樂樂作為本次論壇的主持人向與會代表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
主持: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袁樂樂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科學家 徐華清先生對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并對本次論壇聚焦碳足跡創新、為產業綠色低碳變革凝聚共識的積極作用予以高度評價。他在開場致辭中深刻闡述了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指出碳足跡管理已成為突破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工具。徐華清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最后他呼吁各方深化“三協同”——技術創新、標準互認與國際合作,提出了“以碳足跡為引擎,共同實現零碳未來”的美好愿景。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科學家 徐華清
中國建材市場協會書記/秘書長 丁立忠先生作為主辦方代表,在致辭期間對與會嘉賓的蒞臨表示歡迎,隨后他從實踐角度深入闡釋了建材家居行業在“雙碳”戰略背景下的發展路徑與使命擔當。他援引數據指出,作為全球最大的建材生產與消費國,我國建材家居產業規模已達7萬億元,擁有22萬家規模以上企業,但同時也是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的重點領域,亟需通過綠色供應鏈重構、低碳技術研發和循環經濟模式實現破局。丁立忠透露,碳排放配額收緊機制將強力驅動行業向資源再生利用轉型。再生建材、裝配式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技術應用已進入快速發展期。針對行業轉型痛點,丁立忠呼吁構建多方協同的創新生態,加快構建具備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共同推動建材家居行業雙碳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建材市場協會書記/秘書長 丁立忠
碳足跡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吳義強院士雖因重要科研任務未能親臨現場,但通過云端方式分享了他對低碳產業的深刻洞察。吳院士深入剖析了全球碳治理新格局下中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聯建標準、協同創新、賦能綠色金融”的寶貴建議。吳義強指出,當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和《新電池法規》等政策正在重塑國際貿易規則,碳足跡核算從單一技術問題升級為多維規則博弈。為此,他呼吁加快推動碳核算標準互認,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針對技術突破,吳義強強調數字化與低碳化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加快頂層設計的迫切需求。最后他期待本次論壇成為企業攜手合作的新起點,共同書寫低碳轉型的新篇章。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吳義強院士 線上致辭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田金平先生在以“打造零碳產業園 建設美麗中國”的主旨演講中,以工業生態學理論為基礎,提出“以地定產、以產建碳、以碳優產”的園區轉型方法論。他表示,工業園區是新時代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主陣地,并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園區能源基礎設施貢獻75.2%碳排放的現狀,建議通過“存量改造+增量優化”策略,推動小機組熱電聯產設備升級與可再生能源替代。田金平強調:“零碳園區不是簡單的貼標簽,而是通過物質流、能量流、碳流的三維解析,找到產業與生態的最優平衡點。”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田金平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研究員 柴麒敏先生從全球視野出發,通過詳實的數據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全球碳預算的緊迫性以及碳排放權對產業發展的約束作用。面對國際形式新變化,他強調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三個不變"的莊嚴承諾:國內氣候行動力度不減、國際合作努力不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不息。他指出,碳排放權正成為比傳統自然資源更為稀缺的發展要素,全球綠色投資規模持續擴大,中國連續十年保持全球最大綠色投資國地位。隨后他詳細解讀了國家在雙碳目標下的政策導向,包括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轉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擴展等。最后,柴麒敏提出了構建零碳園區、實施重大氣候工程等一系列應對策略,以及建立差異化政策支持體系、強化市場機制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的建議,為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指導。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研究員 柴麒敏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學院教授 徐潤生先生帶來了生物質能源在冶金鋼鐵行業應用前景的深入分析。徐潤生指出,鋼鐵行業作為高載能產業,其碳排放量占全國的16%,面臨著巨大的減排壓力。他詳細介紹了生物質能源在煉鐵、煉鋼等不同工藝環節的應用場景,并闡述了生物質能源相較于傳統化石燃料的優勢。同時,徐潤生也分享了其團隊在生物質能源預處理技術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首鋼等企業的工業化應用案例,展示了生物質能源在鋼鐵行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巨大潛力。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學院教授 徐潤生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美關稅政策對中國企業的影響成為關注焦點。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副會長、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盛富先生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為與會者深入剖析了美關稅政策的復雜性及其對中國企業的沖擊。他通過具體的數據和案例,揭示了當前貿易壁壘的嚴峻性,并分享了一系列應對策略。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吳盛富重點推介了綠林認證自主研發的能碳數智化管理平臺和碳匯數智化管理平臺。他表示作為國內綠色、低碳、可持續領域的認證標桿企業,綠林認證憑借技術創新實力與行業引領地位,榮膺“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三項榮譽認證。年初問世的兩大平臺集成碳盤查、減排路徑規劃、核證報告生成等全流程服務,已為3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及40余家央國企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副會長、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盛富
中國建材市場協會副秘書長 胡國力先生在演講中聚焦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分享了建材行業在推動綠色建材發展、開展國際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闡述了建材行業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未來方向。他指出,建材企業應積極擁抱綠色低碳理念,通過優化生產流程、研發新型綠色建材產品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同時,胡國力也強調了政策引導和行業標準制定對于推動建材行業綠色轉型的重要性。
中國建材市場協會副秘書長 胡國力
亞太貿易協定工商會主席 王燕國先生在演講中著重探討了亞太地區在雙碳領域的合作與創新發展。他指出,亞太地區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其雙碳進程對于全球氣候治理具有關鍵影響。王燕國分析了亞太地區在技術創新、市場潛力以及合作機制等方面的特點,并展望了未來的發展趨勢。他還介紹了亞太貿易協定工商會在推動區域雙碳轉型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動,包括定義創新能源規則、搭建數字共享平臺、設立亞太氣候交易所等。這些行動旨在進一步加強亞太地區在雙碳領域的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亞太貿易協定工商會主席 王燕國
亞太貿易協定工商會亞太氣候變化委員會的授牌儀式作為本次論壇的重頭戲與會舉行。該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亞太地區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儀式上,王燕國主席向亞太氣候變化委員會許金亮主席、吳盛富副主席、馬險峰副主席授牌,象征著各方將攜手合作,共同為區域內的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
亞太貿易協定工商會亞太氣候變化委員會授牌儀式
論壇期間啟動了“林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研究項目”,該項目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與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聯合牽頭,旨在建立覆蓋竹林、人造板、木制品的全鏈條碳核算模型,提升中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這一項目的啟動,不僅是對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有力支持,也為全球林產品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與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林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研究項目啟動儀式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與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林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研究項目啟動儀式
作為本次大會的一大亮點,“零碳會議”成為大會的關鍵詞引發全場熱議。從籌備之初到成功召開,主辦方全程踐行“碳中和會議”標準,依托綠林認證自主研發的“能碳數智化管理平臺”,對參會人員的交通、住宿、會場用電等碳排放數據進行精準采集與核算,并通過中廣核惠州港口一期25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產生的CCER(編號:粵風電 A21000323),實現了24噸碳排放的全額抵消。
會議現場,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 張若琰女士向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盛富先生頒發了《碳匯購買憑證》,隨后,由吳盛富董事長向中國建材市場協會副秘書長胡國力先生頒發了《零碳會議證書》。儀式不僅為論壇的上午半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更彰顯了中國建材市場協會作為會議主辦方,在推動行業發展、促進國際合作方面的積極作為和重要影響力。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張若琰女士向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盛富先生頒發《碳匯購買憑證》
北京綠林認證董事長吳盛富先生向中國建材市場協會副秘書長胡國力先生頒發《零碳會議證書》
在 “雙碳” 目標的時代浪潮中,第三屆國際碳足跡創新發展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是一次行業智慧的碰撞,更是中國向全球傳遞綠色發展決心的重要窗口。這場匯聚政產學研力量的盛會,以碳足跡管理為支點,撬動起產業變革的無限可能,而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的深度參與,更讓人們看到中國企業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責任擔當與創新力量。
作為國內綠色認證領域的領軍者之一,綠林認證以 “一次認證,終身服務” 為核心理念,構建起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其業務覆蓋林業、建材、鋼鐵等多個高碳行業,提供從產品碳足跡認證、碳中和認證到碳盤查、碳資產管理的 “五位一體全景化碳管理服務”。值得關注的是,綠林認證不僅是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權威第三方機構,更憑借區塊鏈溯源、AI 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創新,開發出能碳數智化管理平臺,為 30 余家世界 500 強企業及 40 余家央國企定制低碳解決方案,成為亞馬遜、宜家、蘋果等國際巨頭的綠色審核合作伙伴。
此次論壇中,綠林認證以 “零碳會議” 的實踐樹立行業標桿 —— 通過精準核算會議全流程碳排放,并依托海上風電 CCER 實現 24 噸碳抵消,將抽象的碳中和目標轉化為可落地的行動范本。這一成果背后,是其深耕綠色認證二十余年的技術積淀:作為 SCS Global 在大中華區的獨家戰略伙伴,其認證體系獲得美、歐、日等多國互認,深度參與波音生物燃料認證、星巴克可再生包裝體系等國際項目,成為連接中國低碳實踐與全球標準的橋梁。
從林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研究項目的啟動,到亞太貿易協定工商會氣候變化委員會的授牌,綠林認證始終以 “創新 + 國際合作” 雙輪驅動,推動中國在碳核算標準、低碳技術應用等領域的話語權提升。正如綠林認證吳盛富董事長在致辭中的金玉良言:“碳中和不是終點,而是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在全球綠色轉型的關鍵節點,以綠林認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以專業化、國際化的服務,將碳足跡創新的 “星星之火”,燃成產業變革的 “燎原之勢”,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球生態共同體,書寫屬于中國的綠色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